2018年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822微机原理之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CPU 响应中断后得到中断向量号为9, 则从( )单元取出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A.0009H
B.00009H
C.00024H
D.0024H
【答案】C
【解析】由中断向量号为9可知,其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存储单元的偏移地址为
因为其段地址0000,因此单元的地址为
2. 若用存储芯片(32K ×1)构成8086的存储器系统至少需要( )。
A.8片
B.16片
C.32片
D.64片
【答案】B
【解析】8086存储器经分层后每段是64KB , 则有:
3. 多段存储管理方式中,每一个程序都拥有它自己的( ),以及多种属于它自己的存储器段。
A. 段描述符
B. 段选择符
C. 段选择符和段描述符
D. 段描述符寄存器
【答案】A
4. (多选)8086CPU 的下列寄存器中,可用做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的地址寄存器有( )。
A.SI
B.DX
C.DI
D.BX
E.BP
【答案】ACDE
又
【解析】可用做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的地址寄存器有SI 、DI 、BX 和BP 。并且以SI 、DI 、BX 间接寻址时,默认操作数在数据段中,若以寄存器BP 间接寻址,则默认操作数在堆栈段中。
5. 采用DMA 方式传送时,每传送一个数据要占用( )的时间。
A. 一个指令周期
B. 一个机器周期
C. 一个存储周期
D. 一个总线时钟周期
【答案】C
6. 执行INTn 指令或响应中断时,CPU 完成的操作次序是( )。
A.FLAGS 寄存器(FR )先入栈,其次CS ,最后IP
B.CS 在先,其次IP ,最后FR 入栈
C.FR 在先,其后依次是IP ,CS
D.IP 在先,其次CS ,最后FR
【答案】A
【解析】INTn 为中断指令,n 为中断类型号,占用一个字节。CPU 根据类型号n ,将中断类型号n 乘以4就得到中断向量的存放地址,从nx4开始的两个字节单元存放着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IP ;从n ×4+2开始的两个字节单元存放着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CS 。INTn 指令执行时完成如下操作:
; 取中断处理程序偏移地址
; 取中断处理程序段地址
于是CPU 就转去执行该中断处理程序。
由此分析可知:执行INTn 指令或响应中断时,CPU 保护现场的次序是FLAGS 寄存器(FR )先入栈,其次CS ,最后IP 。
7.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
A. 逻辑运算
B. 算术运算
C. 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C
【解析】计算机有5个基本部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运算器的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8. (多选)交换寄存器SI 、DI 的内容,正确的程序段是( )。
A.PUSH SI
PUSH DI
POP SI
POP DI
B.PUSH SI
PUSH DI
PUSH DI
POP SI
C.MOV AX,SI
MOV SI,DI
MOV DI,AX
D.MOV AX,SI
MOV BX,DI
MOV BX,AX
【答案】AC
【解析】根据堆栈的先进后出原则,A 项中的四条指令执行完之后,SI 中将是后压入的DI 的值,DI 中则是先压入的SI 的值,完成了SI 和DI 内容的交换,因此B 项错误。C 项中使用AX 暂存了SI 中的内容,从而完成DI 和SI 内容的交换,属于正常方法。D 项中交换了AX 和BX 的内容,而SI 和DI 中的内容未发生变换。
9. 利用8255A 采集100个数据,数据间的采集间隔为10ms ,需利用循环查询的方法来实现,即每一次循环采集一个数据,那么在循环的初始化部分应该设置( )。
A. ①设置采集次数100次;②设置用于存放数据的缓冲区地址指针
B. ①设置采集次数100次;②产生10ms 的数据采集间隔;③设置用于存放数据的数据缓存区指针
C. ①设置采集次数100次;②设置10ms 的数据采集间隔;③设置8255的工作方式;④设置用于存放数据的缓冲区地址指针
D. ①设置采集次数100次;②设置8255A 工作方式控制字;③设置用于存放数据的缓冲区地址指针
【答案】C
【解析】8255A 的工作方式,采集次数、数据缓冲区地址及采集时间间隔都应在初始化时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