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81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设计

【答案】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设计是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组织选择的过程,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没有一个最优的组织设计方案,而是要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予以选择,组织设计结果直接影响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

组织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劳动分工原则; ②部门化原则; ③指挥链原则; ④管理幅度原则; ⑤集权与分权原则; ⑥正规化原则。

2. 前向一体化

【答案】前向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销一体化。即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也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可能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实施前向一体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特许经营,采用特许经营的形式授权其他厂商经销自己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是用途最广、也是非常有效的前向一体化方式。

3. 德尔菲技术

【答案】德尔菲技术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①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②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③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④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4. 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包括下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此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5. 纯基薪计划

【答案】纯基薪计划是指接受固定的薪酬,一般用于销售人员,薪酬不随销售额、市场分额以及其它销售指标的变动而变动。这种报酬形式没有风险,激励性弱。优点表现在:员工预先知道他们的收入是多少,雇主也有固定的、可预知的人员开支计划。这就便于改变人员工作范围或工作定额,或重新为他们安排工作,并可以培养人员高度的忠诚感。单一薪资计划更多的鼓励销售人员培养企业的长期顾客,这对企业的长期市场及长期发展有好处。不足之处在于与雇员个人业绩无关。薪资通常与资历(而不是与绩效)相联系,这会降低具有潜在高绩效的雇员的进取精神,是根据资历而不是个人绩效来付酬。

6.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7. 预算

【答案】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不预期结果的报表,是指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一种计划技术,是未来某一个时期具体的、数字化的计划。把计划分解成以货币或其它数量单位的预算指标,要求各个部门的运作和开支在预算范围内。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技术,它把预算指标作为控制标准,用来衡量其计划的执行情况。预算使得计划的人、财、物等资源和任务分配变得容易,有利于授予下级适当的权力与责任。预算本身也是衡量绩效的标准,它是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编制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

8. 有机式组织

【答案】有机式组织也称适应性组织,是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分权化的组织。有机式组织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形式。不具有标准化的工作和规则条例,是一种松散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做出调整。这种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处在不稳定或不可预测环境下的组织。

9. 企业制度

【答案】企业制度是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月种基本功能:①导向功能,指企朴制度指导企湘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②激励功能; 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③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10.周边绩效

【答案】周边绩效是与绩效的组织特征密切相关的一种绩效。这种绩效行为虽然对于组织技术核心的维护和服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更广泛的企业运转环境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来看,这种绩效行为非常重要。周边绩效包括人际因素和意志动机因素,如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坦然面对逆境、主动加班工作等。和周边绩效有关的行为包括:主动执行小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 在工作时表现出超常的工作热情; 工作时帮助别人并与别人合作下作:坚持严格执行组织的规章制度:履行、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

二、论述题

11.在冲突处理中,选择“回避”“妥协”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答案】处理冲突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回避和妥协。在选择某一种处理冲突的策略的时候,时机的选择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冲突处理中,选择“回避”“妥协”最佳时机的具体内容如下:

(1)回避策略的实施多发生在当冲突不是很激烈,并且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时候。如果说某一个冲突并没有公开化,只是潜在的冲突,并且可以预见,这种冲突不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那么,对这种冲突的处理就可以采取回避的态度。另外,如果可以预见,当管理者强行介入冲突双方有可能导致冲突加剧的时候,也应该采取回避的策略。采取回避策略的最佳时机就是冲突己有苗头,但是还没有激化,如果强行进入可能导致冲突迅速激化,并且可以预测这种冲突不会给公司带来十分重大的负面影响的时候,公司需要采取回避策略。

(2)妥协策略的适用情况。当冲突已经不可调和,并且如果允许冲突的进一步发展必将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采取妥协的策略处理冲突。对于一些涉及到公司的重要人员、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时候,特别是冲突的双方势力或重要性都很大的时候,解决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妥协的策略。采取妥协策略的时候,容易受到一些和被奖励人员同等地位人的勒索。这需要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在策略实行的时候,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

12.企业应当承担多少以及何种类型的社会责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赞成弗里德曼的观点,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 也有人坚信企业应当担负更多的社会义务,请你以中立者的角度详细评述这两种看法的理论背景和相互关系,并分别详细列举支持这两种争论的理由。

【答案】(1)理论背景

①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的观点是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运作,把管理者的任务限定在设法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来组合各项生产资源,使生产成本最低,同时将产品卖给愿意支付最高价格的顾客,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从股东(公司真正的所有者)的最佳利益出发来从事经营活动。他还主张不管何时当管理者自作主张将组织资源用于“社会利益”时,都是在增加经营成本。这些成本要么通过高价转嫁给消费者,要么降低股息回报山股东所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弗里德曼并不是说组织不应当承担社会责仟,他支持组织承担社会责仟,但这种责仟仅限于为股东实现利润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