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北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820数据结构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稀疏矩阵一般的压缩存储方法有两种,即( )。

A. 二维数组和三维数组

B. 三元组和散列

C. 三元组和十字链表

D. 散列和十字链表

【答案】C

【解析】稀疏矩阵一般的压缩方法为三元组表和十字链表。三元组表就是将非零元素及其对应的行和列构成一个三元组(行标,列标,值)。十字链表相比三元组表而言,主要是对每个结点增加了两个链域。如果数组经常运算时,会产生大量数据元素的移动,此时,采用链表存储结构更为恰当。

2. 假定编译器将赋值语句“x=x+3; ”转换为指令” add xaddt, 3”,其中xaddt 是x 对应的存储单元地址,若执行该指令的计算机采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方式,并配有相应的TLB ,且Cache 使用直写(Write Through)方式,则完成该指令功能需要访问主存的次数至少是( )。

A.0

B.1

C.2

D.3

【答案】C

【解析】采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方式时,若页表全部放在内存中,则存取一个数据最少要访问两次内存:第一次是访问页表,得到所存取的数据或指令的物理地址;第二次根据该地址存取数据或指令。在配有TLB 的页式虚拟管理方式中,如果给出的地址在TLB 中,则直接根据该地址取数据或指令,仅需要一次访问内存。Cache 使用直写方式时,计算完需要将数据写回到内存中,因此完成整个指令功能至少需要访问主存2次。

3.

协议对

A.011111000011111010

B.011111000111110101111110

C.01111100011111010

D.011111000111111001111101 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 )

【答案】A

HDLC 协议对比特串进行组帧时,HDLC 数据帧以位模式0111 1110标识每一个帧的【解析】

开始和结束,因此在帧数据中凡是出现了 5个连续的位“1”的时候,就会在输出的位流中填充一个“0”。所以答案为A 。

4. float 型数据通常用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若编译器将float 型变量x 分配在一个32位浮点寄存器FR1中,且x=-8.25, 则FR1的内容是( )。

A.C1040000H

B.C2420000H

C.C1840000H

D.C1C20000H

【答案】A

【解析】首先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1000.01,接着把它写成规格化形式(按IEEE754标准),然后计算阶码的移码=偏置值+阶码真值=127+3 = 130, 最后短浮点数代码:数符位=1, 阶码= 10000010, 尾数00001000000000000000000, 写成十六进制为C1040000H 。选项D 是一

个很容易被误选的选项,其错误在于没有考虑IEEE754标准中隐含最高位1的情况,偏置值是128。

5. 假定有4个整数用8位补码分别表示为若将运算结果存放在一个8位寄存器中,则下列运算会发生溢出的是( )。

A.r1×r2

B.r2×r3

C.r1×r4

D.r2×r4

【答案】B

【解析】用补码表示时8位寄存器所能表示的整数范围为

在4个选项中,只有

都未超过127, 不发生溢出。

6. n 个结点的完全有向图含有边的数目( )。

A.n*n

B.n (n+l)

C.n/2

D.n*(n-l )

【答案】D

【解析】在有向图中,如果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则称为有向完全图。顶点个数为n 的无向图,最多有

为n (n-l )。

现在4个整数都是负数

,结果溢出,其余3个算式结果条边。如是有向图,需要在无向图的最多边的基础上乘以2,则

7. 哈希函数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函数值应当以( )取其值域中的每个值。

A. 最大概率

B. 最小概率

C. 平均概率

D. 同等概率

【答案】D

8. 某主机的IP 地址为180.80.77.55, 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

A.180.80.76.0

B.180.80.76.255

C.180.80.77.255

D.180.80.79.255

【答案】D 。

【解析】IPv4地址中的特殊地址,直接广播地址,也就是把主机位全部设置为1,这里77的二进制是01001101, 子网掩码252的二进制是11111100,由此可以看到77的前6位作为子网位,后四位作为主机位,由此可以知道 其广播地址是180.80.01001111.255,也就是180.80.79.255,因此答案是D 。

9. 已知字符串S 为“abaabaabacacaabaabcc ”,模式串t 为“abaabc ”,采用KMP 算法进行匹配,第一次出现“失配” (

A.i=l,j=0

B.i=5,j=0

C.i=5,j=2

D.i=6,j=2

【答案】C

【解析】模式匹配(KMP )算法对普通的暴力匹配的改进在于:每当匹配过程中匹配失败时,主串(本题为S )的指针(i )不需要回溯,而是利用已经得到的“部分匹配”的结果将模式串(t )向右“滑动”尽可能远的一段距离后,继续进行比较。模式串“滑动”的距离是由模式串(t )本身决定的,即t

的子串中前缀串和后缀串相等的最长长度。本题中第一次失配i=5, 字串为“abaab”,其相等且最长的前后缀为“ab”,一次下一个j = 2。

10.有关二叉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_二叉树的度为2

B. —棵二叉树的度可以小于2

C. 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

D. 二叉树中任何一个结点的度都为2

【答案】B

【解析】树的度=MAX(结点1的度,结点2的度,结点3的度,... ,结点n 的度)。二叉树

,i=j = 5,则下次开始匹配时,i 和j 的值分别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