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假定在一个局域网中,计算机A 发送ARP 请求分组,希望找出计算机B 的硬件地址。这时局域网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收到这个广播发送的ARP 请求分组。试问:这时由哪一个计算机使用ARP 响应分组将计算机B 的硬件地址告诉计算机A?
【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ARP 工作原理的理解。
这要区分两种情况:如果计算机B 和计算机A 都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那么就是计算机B 发送ARP 响应分组;如果计算机B 和计算机A 不是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那么就必须由一个连接在本局域网上的路由器来转发ARP 请求分组。这时,该路由器向计算机A 发送ARP 回答分组,给出自己的硬件地址。
2. 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 采用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余数。
【答案】M=101110,模2运算后为101110000, 与除数P=1001相除后得R=011。所以应该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为011。
3. 区别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答案】(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这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的,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电路交换优点:
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为简单。
电路交换缺点:
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相对较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之间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中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
报文交换优点:
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
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功能,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样就便于在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
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的,而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报文交换缺点:
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②报文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③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而每个中间结点都要完整地接收传送来的整个报文,当输出线路不空闲时,还可能要存储几个完整报文等待转发,要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结点的缓冲存储器的容量,有时要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这进一步增加了传送时延。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交换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
分组交换优点:
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的,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
分组交换缺点:
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
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増大5%〜10%, —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増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总之,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当端到端的通路由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4. 什么是EPON 和GPON?
【答案】EPON 即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 指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 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EPON 的优点是:与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好,并且成本很低,扩展性强,管理方便。
GPON 即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采用通用封装方法GEM , (Generic Encapsulation Metheod)可承载多业务,对各种业务类型都能够提供服务质量保证,是很有潜力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
5. 什么叫做比特时间,使用这种时间单位有什么好处?100比特时间是多少微秒?
【答案】(1)1比特时间就是发送1比特所需的时间;
(2)这种时间单位与数据率密切相关;
(3)对以太网,100比特时间是10微秒。
6. 简述TCP 和UDP 协议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案】(1)UDP 的主要特点是:
①传送数据前无需建立连接,没有流量控制机制,数据到达后也无需确认;
②不可靠交付,只有有限的差错控制机制;
③报文头部短,传输开销小,时延较短。
UDP 协议简单,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运行效率高。通常用于可靠性较高的网络环境(如
局域网)或不要求可靠传输的场合,另外也常用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
(2)TCP 的主要特点是:
①面向连接,提供了可靠的建立连接和拆除连接的方法,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机制;
②可靠交付,提供了对报文段的检错、确认、重传和排序等功能;
③报文段头部长,传输开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