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中学地理教师成长研究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地理,教师成长

  摘要


教师的成长是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动态的和漫长的职业生涯历程。无论是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还是作为个体的个人成长,教师成长过程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周边环境存在的某些限制性因素会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教师身心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地理教育较强的综合性和新课程改革都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能力,以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课程标准及教材理念,从而适应新时代、新课程、新国情的要求。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思维来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教育生态学交叉性的特点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研究思路,对地理教师成长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本论文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来了解中学地理教师成长的生态现状,将中学地理教师置于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位上,从知识构成、自我更新能力、专业意识、人际关系、教师评价、学校管理和学校氛围等方面,分析影响中学地理教师成长的生态因子、教师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长路径。
研究认为:(1)从教育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出发,自然环境是教师成长最基本的外部环境,对于地理教师的文化态度有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教师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影响着教师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发展方向;规范环境是地理教师成长的精神环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多种教育生态环境的综合作用,为地理教师的成长提供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规范和影响着地理教师成长的生态位,从而维持地理教师成长的生态平衡。(2)地理教师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知识结构失衡、自我更新能力和教育信念的缺乏、人际交往出现隔离、职业倦怠、学校管理失衡、评价制度失衡、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失衡、教师所处的学校氛围失衡、教师培训凸显花盆效应,总结起来即地理教师的内部结构发展失衡、校园管理生态失衡、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培训凸显花盆效应。(3)中学地理教师成长的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学地理教师作为生态个体,通过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培养反思和科研创新能力来促进自身的内稳态及其保持机制进行自我修复。中学地理教师通过群体间的稳定共生来避免教师生态位的分化,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学校自组织管理风格的形成、构建地理教师发展的校园支持性环境、教师发展生态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共生种间关系的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等策略,消除中学地理教师发展的限制因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