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雨窗漫笔》是王原祁画学著述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比较系统的反映了王原祁的绘画思想,其中论画共十则。首则为小引,第二则为论明末画派的恶习,第三则论意在笔先,第四则论山水画的“龙脉”,第五则论作画的气势,第六则论临画不如看画,第七则论要细心揣摩古人各流派的不同之处,第八则论用笔,第九则论设色,第十则论绘画的理、气、趣,三者兼备。
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说,作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是非三者,不入精妙神逸之品。理、气、趣,在王原祁看来是绘画的终极目的,是王原祁穷尽毕生所追随的目标。“理”是自然之理、客观之理,从理学中来,用于绘画理论之“理”就是“画理”,是绘画作品所依据的根本之“理”,不明“理”则不能成其画。作画贵以“理”为依托,由“理”生“气”,“气”在“理”中产生,最终娱人于“趣”,三者缺一不可。王原祁在实现自己绘画理论的过程中,“理趣”说是他对笔法的表现与对龙脉体势重视来完成的。“理”是他对笔法、龙脉体用的深层体现,王原祁重视笔法,“理”中有笔法,重视龙脉体用,而在龙脉观中,有中国画学讲究的气化哲学内涵。王原祁画论中对“理、气、趣”的论说,虽然是针对绘画理论提出的,但是内在精神却是一种理学思想的反映,他所说的“理”,包含理学观念中的“天理”、“义理”和“心性之理”,这种“理”,是与程朱理学所强调的“有理即有气”,“无理外之气”,“也无气外之理”是相通的,这也说明,“理”和“气”在逻辑上是有先后顺序的。“气”在应用于王原祁的理论中就是天地万物之气以及画家胸中之气意欲表现在绘画作品中的气韵。画家胸中之“气”通过内养,以理性来抵抗个体的欲望,造就一种王原祁本人所追求的“清刚浩然之气”。“理”与“气”,为表达“趣”打上了画学的烙印,“趣”的体现,由“理、气”显现出来,这是一种高妙的“理趣”观的体现,只有“趣”能打动观者,“趣”的获得是画家在“理”的指导下的自然流露,胸中的清刚浩然之气,亦是产生“趣”的根本所在,对王原祁来说,绘画作品主要表现为“雅趣”。
本文主要以王原祁的“理趣”说为主要论述对象,以笔法与龙脉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对其个性、家学和画学渊源以及当时的画坛状况、画学思想的融合,分析王原祁“理、气、趣”的实现以及其中的理学内涵。这种分析,亦是提供后学对于客观、正确评价王原祁的新视野。虽然对于王原祁的批评屡见不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王原祁对于宋元山水画的表现技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总结和发挥,对于丰富绘画艺术,王原祁是有贡献的。研究王原祁的绘画思想与理论能辨明其真知灼见,为我们客观学习王原祁的绘画艺术提供了更宽广的道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