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4

2018年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6

2018年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8 2018年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10

一、选择题

1. 《营造法式》编修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贪污浪费,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

B. 推行设计施工的标准化、模数化

C. 促进传统营造技艺在工匠间传授

D. 总结古代匠人经验,记载传统技术成就

【答案】A

【解析】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颁布的《营造法式》,内容包括了“以材为祖”的木作做法及各工种的功限料例,附有图样。全书共34卷,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术书,作者是宋代的将作监李诫。《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防止贪污浪费,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

2. “碉楼”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什么民族的住宅?( )。

A. 川藏地区;弟族、藏族

B. 云贵地区;苗族、彝族

C. 青藏地区:蒙古族、藏族

D. 川滇地区;藏族、彝族

【答案】A

【解析】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西南地区的羌、藏民族土筑石砌的住房俗称碉房,这种形式的住宅有的附有碉楼。碉房主要分布在川藏地区,是羌族、藏族的住宅。另在广东开平还有一种碉楼,已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3. 下图所示的民居建筑,从左到右分别位于( )。

A. 陕西、云南、广东

B. 山西、广西、福建

C. 河北、湖南、福建

D. 河南、四川、广东

【答案】B

【解析】三图中右图为福建大土楼;中图为广西程阳桥,则左图为山西大院的砖墙。

4. 中国古代室内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席坐时代的低矮尺度,普遍因垂足坐姿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这一变化发生在(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答案】C

【解析】自南北朝时胡床、交椅等高足坐具传入中原以来,室内家具日渐多样,桌椅等垂足坐家具逐渐取代了供跪坐的几案等。至宋代,垂足坐家具已基本普及,这影响建筑的室内高度。

5. 梁思成先生提出文物建筑维修的原则是( )。

A. 古为今用

B. 整旧如新

C. 修旧如旧

D. 复原重建

【答案】C

【解析】建国初期,针对北京城市的建筑,梁思成先生认为应该保护历史文化,在旧城周围建设新的行政、生活中心,对文物建筑维修也应修旧如旧,保持原有风貌。这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文化建筑保护采取的方法。

一、选择题

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 )。

A. 佛光寺东大殿

B. 南禅寺

C. 大明宫麟德殿

D. 独乐寺观音阁

【答案】B

【解析】A 项,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也是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建筑。B 项,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C 项,大明宫麟德因山为穴,其面积是清太和殿面积的3倍。D 项,独乐寺观音阁是我国木结构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结构楼阁。

2. 目前我国已知最早、最典型的农耕聚落遗址是( )。

A. 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

B.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 陕西岐山风雏村遗址

D. 西安半坡村遗址

【答案】A

【解析】木骨泥墙房屋实例以西安半坡村和陕西临潼姜寨最具代表性。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二者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其中的“大房子”是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社会议事的地方。

3. 位于河南巩县的“康百万庄园”是我国黄土地区规模最大的( )。

A. 锢窑住宅建筑群

B. 台窑住宅建筑群

C. 靠崖窑住宅建筑群

D. 地坑窑住宅建筑群

【答案】A

【解析】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MAA 旅游景区,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