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849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若将关键字1, 2, 3, 4, 5, 6, 7依次插入到初始为空的平衡二叉树T 中, 则T 中平衡因子为0的分支结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将图中给定的关键字序列依次插入到平衡树中, 构成的平衡树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平衡因子为0的分支结点为3个叶子结点, 故答案为D 。
图
2. 从堆中删除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
A.O(1) B.
C.O(n) D.
【答案】B
【解析】堆中删除一个元素,需要重新调整堆,其时间复杂度为
3. 下面关于求关键路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求关键路径是以拓扑排序为基础的
B. —个事件的最早开始时间同以该事件为尾的弧的活动最早开始时间相同
C. 一个事件的最迟开始时间为以该事件为尾的弧的活动最迟开始时间与该活动的持续时间的差
D. 关键活动一' 定位于关键路径上
【答案】C
第 2 页,共 59 页 。
【解析】一个事件的最迟开始事件是这个事件能够拖到的最晚时间,从这个时刻开始做完这个事件不影响其后续事件的开始时间。
4. 下列措施中, 能加快虚实地址转换的是1增大快表(TLB)2让页表常驻内存3增大交换区( )
A. 仅1
B. 仅2
C. 仅1, 2
D. 仅2, 3
【答案】C
【解析】加大快表能增加快表的命中率, 即减少了访问内存的次数; 让页表常驻内存能够使cpu 不用访问内存找页表, 从也加快了虚实地址转换。而增大交换区只是对内存的一种扩充作用, 对虚实地址转换并无影响
5. 某计算机有16个通用寄存器, 采用32位定长指令字操作码字段(含寻址方式位) 为8位, Store 指令的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分别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和基址寻址方式, 若基址寄存器可使用任一通用寄存器, 且偏移量用补码表示, 则Store 指令中偏移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寄存器个数
指令编址方式如下所示:
16位补码取值范围为 , 所以偏移量取值范围为
6. 采用递归方式对顺序表进行快速排序。下列关于递归次数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递归次数与初始数据的排列次序无关
B. 每次划分后, 先处理较长的分区可以减少递归次数
C. 每次划分后, 先处理较短的分区可以减少递归次数
D. 递归次数与每次划分后得到的分区的处理顺序无关
【答案】D
【解析】快速排序是递归的, 递归过程可用一棵二叉树给出, 递归调用层次数与二叉树的深度一致。例如:待排序列{48, 62, 35, 77, 55, 14, 35, 98) , 采用快速排序方法, 其对应递归调用过程的二叉树如下图所示。
第 3 页,共 59 页 偏移量有32-8-4-4=16位
图
在最坏情况下, 若初始序列按关键码有序或基本有序时, 快速排序反而蜕化为冒泡排序。即其对应递归调用过程的二叉树是一棵单支树。因此快速排序的递归次数与初始数据的排列次序有关。但快速排序的递归次数与每次划分后得到的分区处理顺序无关, 即先处理较长的分区或先处理较短的分区都不影响递归次数。
7.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 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 ) 的算法
(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 (2)
C.(1), (4)
D.(3)
【答案】A
【解析】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不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而是算法所需要的辅助空间不随着问题的规模而变化,是一个确定的值。
8. 在对n 个元素的序列进行排序时,堆排序所需要的附加存储空间是( )。 A.
B.O(1)
C.O(n) D.
【答案】B
【解析】堆排序需要一个空间用于交换,因此堆排序所需要的附加存储空间为O(1)。
9. 设文件索引节点中有7个地址项,其中4个地址项为直接地址索引,2个地址项是一级间接地址索引,1个地址项是二级间接地址索引,每个地址项大小为4字节,若磁盘索引块和磁盘数据块的大小均为256字节,则可表示的单个文件最大长度是( ).
A.33KB
B.519KB
C.1057KB
D.16513KB
【答案】C
第 4 页,共 5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