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929专业综合1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929专业综合1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929专业综合1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1 2017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929专业综合1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1 2017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929专业综合1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29 2017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929专业综合1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39

一、名词解释

1. 苏式彩画

【答案】苏式彩画是古代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一般用于住宅园林。其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于明永乐年间传入北方。其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翎毛、花丼、走兽、鱼虫等,是其装饰的突出部分。

2. 闾里

【答案】闾里是春秋、战国时期都城内的居住单元,指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3. 中山陵

【答案】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建于1926~1929年,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物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山陵各个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增强着庄严的气氛,含意深刻,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4. 独乐寺观音阁

【答案】独乐寺观音阁,又称天津蓟县独乐寺,是一座佛寺建筑,相传建于唐。观音阁为辽代建筑,位于山门以北,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5间,外观2层,内部3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5. 抄手游廊

【答案】抄手游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沿着院落的外缘布置,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6. 克孜尔石窟

【答案】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儿石窟,是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该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早期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中期出现了较多方形窟;晚期规模变小,渐趋衰落。壁画早、中期以佛本生、因缘故事

和佛传为主要内容;晚期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一类题材,说明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

7. 牌坊

【答案】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8. 叉手

【答案】叉手是指支撑在株儒柱两侧的木构件,是朱式建筑构件名称。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榑”(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称为“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榑”。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用。

9. 半坡村

【答案】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位于陕西西安,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临河高地是居住区,在其中心部分,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近于方形的房屋,可能是氏族的公共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内和沟外分布着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沟外的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

10.刘秉忠

【答案】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师,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元大都修建者,著名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二、简答题

11.穿斗式和抬梁式木构架优缺点的比较。

【答案】(1)定义

①穿斗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

②抬梁式,又称叠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使用范围广,在汉族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汉族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3)比较

①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适用于室内空间尺度不大的情况。

②抬梁式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空间。

12.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哪几种?

【答案】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

①抬梁式是指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立短柱,其上再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檩。

②抬梁式的特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以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但柱、梁等用材量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

①穿斗式是指有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②穿斗式的特点是,用料较少,山面抗风能力强。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3)井干式

①井干式是指用天然的圆木或方木、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 ②井干式的缺点是耗材量大,室内空间小,一般适用于产林区。

13.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答案】基本含义是:

匠人建城,九里见方,每边各开三道门,纵横各九条街,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14.解释“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的含义。

【答案】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臧文仲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智者”,但他对礼并不在意,并且不顾周礼的规定,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孔子看来就是“越礼”之举了。所以,孔子指责他“不仁”、“不智”。

15.简述梁思成先生的生平、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

【答案】梁思成,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国建筑学五大宗师之一。

(1)生平

梁思成,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广东省新会县。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8~1931年,担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1946~1947年,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7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