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81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体来讲: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①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培育能源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尽早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包括内外需结构、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结构在内的整体需求结构的调整方向,是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问题提出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尤其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加具备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

求,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处理好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近几年,从消费领域自身来看,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而不是短期的繁荣,必须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发展根植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三次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次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提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实现农业由弱变壮; 抓好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加速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慢变快,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经济增长中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问题提出的。我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无论是从国际科技竟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我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的新情况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看,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等带动经济发展的阶段。必须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己经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 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案】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对外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 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划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又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

3.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主要包括: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