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是( )。
A. 洋务学堂
B. 教会学校
C. 清末学制
D. 幼童留美
【答案】B
【解析】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
2.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答案】A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是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一水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在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定向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虽然在第一水平中,儿童己经有了是非善恶的观念,但这些观念还是纯外在的,儿童主要是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3. 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的考查。根据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理论,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是操作模仿阶段的主要动作特点。操作定向阶段只是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还没有真正进行动作操作; 操作整合阶段,个体的操作主要依赖于动觉控制,动作的整体也趋于协调和连贯; 操作熟练阶段,个体的动作控制几乎不需视觉的专门控制,动作要素之间高度协调一致。
4. 王安石实施变法时,所主持的兴学称为( )
A. 庆历兴学
B. 熙宁兴学
C. 崇宁兴学
D. 中兴兴学
【答案】B
5. 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
A. 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
B. 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
C.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D. 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答案】B
6. 在实行的大学区制中,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是( )
A. 教育部
B. 北京大学
C. 科学院
D. 人学院
【答案】D
7. “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 )
A. 汉朝
B. 魏晋
C. 唐代
D. 元朝
【答案】C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洋务学堂特点的是( )
A. 以造就专业人才为唯一培养目标
B. 以“西文”、“西艺”为唯一教学内容
C.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教学原则
D. 以班奶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洋务学堂的特点的掌握程度,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题。洋务学堂的特点是:培养目标一培养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 教学内容一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下,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 教学方法一能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教学组织形式——有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
9. 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
A. 图式
B. 命题
C. 表象
D. 产生式
【答案】A
【解析】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组成; 表象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知觉特征,使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图式表征的是对某个主体的知识所具有的综合性质,通常组合了概念、命题和表象; 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
10.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 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 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 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 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答案】C
【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1.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 同化
B. 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