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烟台大学人文学院824文学理论与古代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2. 笺
【答案】笺是从汉人郑玄开始的古书注解的一种新形式。它主要是对前人文意或注解补充、订正。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前人所作的注演变到汉代,出现了阅读障碍,不能理解,所以就出现对注作简单注解的笺。如现今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就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3. 古白话
【答案】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称之为“古白话”。
4. 读若
【答案】读若是古书注解中用于注音的术语,与“读如”相同。如《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有时候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5. 六书
【答案】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系统理论,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例如:
(1)象形:木、日。
(2)指事:本、末。
(3)形声:徒、芳。
(4)会意:森、相。
(5)转注:“考”“老”相授。
(6)假借:锯类工具“我”假借为表示第一人称的“我”。
二、翻译
6. 请把下列文字加上标点符号,并且译成现代汉语。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日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
【答案】(1)标点
“以票粟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诚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
(2)译文
孟子说:“农夫用粮食换取锅、瓶和农具,不能说是损害了瓦匠铁匠。那么,瓦匠和铁匠用锅、瓶和农具换取粮食,难道就能够说是损害了农夫吗? 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烧窑冶铁做成锅、瓶和各种农具,什么东西都放在家里随时取用呢? 为什么要一件一件地去和各种工匠交换呢? 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烦呢?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的事情当然不是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同时干得了的。”“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 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要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7. 先标点后翻译。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天道与性不可得而闻也己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蔑由也己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答案】(1)标点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天道与性,不可得而闻也己。”颜渊唱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
之曰:“吾何执? 执御乎? 执射乎? 吾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2)译文
子贡说:“老师的学识文作广为人知,老师讲到有关天道与人的命运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颜渊感慨地长叹一声说:“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觉得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是觉得其坚实深厚。前后左右,无不是道,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他人,用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已经竭尽了我的才力,我现在也好像有所建树,但老师的学问依然高立在我的面前。虽然我也想追赶上他,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伟大的孔子啊,他博学多才却没有专长。”孔子听这话后说:“我要专于什么呢? 是专于驾车? 还是专于射箭? 我看还是专于驾车吧。”子牢说:“老师曾说:‘我没有被世所用,所用才学会了这般众多的技艺’。”
8. 给下引的古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蠢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答案】(1)标点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蠢。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2)译文
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起因;荣誉或耻辱的来临,必定与他的德行相应。肉腐烂了就生蛆,鱼枯死了就生虫。懈怠疏忽而忘记了自身的利害,灾祸就会发生。刚强的东西自己招致折断,柔弱的东西自己招致约束。邪恶污秽的东西存在于自身,是怨恨集结的原因。铺开的柴草好像一样,但火总是向干燥的柴草烧去;平整的土地好像一样,但水总是向低湿的地方流去。草木按类生长,禽兽合群活动,万物都各自依附它们的同类。所以箭靶一张设,弓箭就向这里射来了:森林的树木一茂盛,斧头就来这里砍伐了:树木一成荫,群鸟就来这里栖息了;醋一变酸,蚊子就汇集到这里了。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灾祸,做事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要小心自己的立身行事啊!
9. 标点翻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答案】(1)标点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