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滞胀
【答案】滞胀是指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的状况。“滞”是指经济的衰退和停滞,表现为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胀”是指高通货膨胀率。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在经济衰退和停滞时期,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而在经济扩张时期,高经济增长率(或低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一高一低的替代关系,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以高失业率维持了低通货膨胀率,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后期则以高通货膨胀率维持了低失业率。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却与高通货膨胀率出现了并存的滞胀状况。这主要是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石
油危机等诸多因素有关。由此,在20世纪50、60年代鼎盛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2. 预算约束
【答案】预算约束是指一个企业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一个家庭、一个非营利机构和一个国家都存在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硬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的约束是硬性的,或者说,企业的生存只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投入成本,企业的支出必须以企业的货币存量和收入为约束条件;软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不构成有效的约束,当企业不能用自己的收入补偿其支出时,也能继续生存下去。
3. 信心问题
【答案】信心问题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时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对美元有信心,为了保证美元信誉,美国需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该货币制度运行的另一项必要条件是保证国际清偿能力的供应,为此美元需要大量外流,而这又意味着美国必须持续存在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并导致人们对美元丧失信心。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信心问题是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4. 污染避难地
【答案】由于国际贸易的原因,贸易活动本应在环境控制较严格的国家进行,但是贸易却转到了环境控制较松的国家进行,因为环境控制较松而吸引了大批污染工业移入的国家和地区就被称为污染避难地。
5. 战略性贸易政策
【答案】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鼓励国内特定产业的发展和特定产品的出口,以限制国外特定产品的进口,来保持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提高一国经济绩效的贸易保护政策。该政策认为,为了保持本国某些前景远大或意义重大的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特定产品的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布兰德一斯潘塞分析”。
6. 出口补贴
【答案】出口补贴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出口补贴有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方式。直接补贴即商品出口时,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贴;间接补贴即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包括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缴纳的国内税、暂时免税进口、退还进口税、免征出口税等。
7.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増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8. 第三世界
【答案】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阶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
第三世界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
的,以上。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过去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相对来说,第三世界国家都是不怎么发达且较贫困的国家。
二、综合分析题
9. 描述非预期贬值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国际收支账户的影响。
【答案】非预期贬值使得产出増加,产出増加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去购买外国资产,这会使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外国资产等值增加。
最终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官方储备资产增加(借方项目),非官方储备的私人资产(金融项目)减少(贷方项目)。
另外,由于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使得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用本币表示的价格上升,引起官方储备增加。同时,这一过程将增加中央银行国外资产的价值。中央银行一般创造一个虚构的负债账户来抵消汇率波动对国际储备国内价值的影响。因此,这样一种资本增值和损失将不会自动地影响本国基础货币变化。
10.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在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那些年里,美元储备的增长是由“需求决定”(即由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需要增加它们的国际储备而引发)的,还是由“供给决定”(即由于美国货币供给加速而引发)的?你同意哪种观点?世界储备增加与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如果美元储备的増长是由“需求决定”,那么美元储备的增长不会影响总的世界货币供给量,因为其他国家的央行只是将国内资产换成了美元储备。但如果美元储备的増长是由“供给决定”,即由于美国货币供给加速而引发的,美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世界性通货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夕的美元储备的增加就是由于美元供给加速所致,而不是由于其他国家美元储备需求増加引起的。只有当美元储备的增加是由“供给决定”时,世界储备增加才会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11.1985年后美国要求德国和日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増加对美国产出的需求和减少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德日的财政扩张是否能帮助美国实现其目标?这两国的货币扩张的作用又如何?如果你认为美国会针对德日的不同政策作出不同反应,你的答案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德国和日本的财政扩张将会导致这些国家货币的升值,从而消除美国与它们的贸易赤字。而这些国家的货币扩张将会恶化美国的经常项目,因为美元将相对于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两国模型表明,美国的产出将会因此下降。如果美国针对德国和日本的政策改变来修正其国内政策,这些影响或许会不同。例如,如果德国或日本的实施货币扩张的时候,美国也扩张其货币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