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组织内传播一般有哪些渠道?
【答案】组织内传播的渠道包括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对其具体阐述如下: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是指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以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其传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横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 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性质,因而,根据信息的流向,纵向传播又区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①横向传播,指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之习。
②下行传播,即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 ③上行传播,指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
(2)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非正式渠道是指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非正式渠道中的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组织成员工作之余的交谈、单位内外的各种私人交往等; 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各种自发的革新小组、兴趣小组或联谊会中的信息交流等。非正式渠道中的传播是一种摆脱了组织的制度性结构压力的一种传播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交流的信息广泛。其内容不仅涉及组织或工作任务本身,而且包括个人私事、兴趣、时事等广泛的自由话题。②交流的双向平等性。在非正式渠道的传播中,上司和部下都作为普通一员参加,没有地位高低。交流大都以面对面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③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由于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具有自由性和平等性,人们更倾向于说真话,许多在正式渠道不便表明的观点和态度,都能够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非正式传播渠道中有大量充满人情味的内容,是组织成员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纽带。
2. 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 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1)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 )是在20世纪60年代反对“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诞生的。
“新帝国主义”,是指在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条件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治为主,转向以经济和文化控制为主的变化。如果传统的帝国主义属于军事帝国主义,那么“新帝国主义”则属于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2)文化帝国主义是现代帝国卞义总过程的一部分,概括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①它是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那么,这种文化扩张很明显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的。
不少学者也把文化帝国主义称为“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在探讨媒介帝国主义时,人们更关注两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一是跨国传播媒介的高度集中和垄断,二是由这种垄断体制所形成的信息单向流通所产生的文化后果。
3. 简述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
【答案】(1)为保证问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制作问卷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在以一般社会成员为对象的调查中,应留意以下九个方面:
①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
②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语汇或专业语汇和缩写词。
③避免使用暖昧、多义的词语。
④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
⑤避免主观诱导式提问。
③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⑦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询问性质不同的两个问题)。
⑧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前项提问可能会对后项提问的回答产生特定影响)。
⑨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
(2)问卷中的问项,依回答力一式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
①闭合式问项是指问卷中规定几种答案,请答卷者从中作出选择回答的问题。
②开放式问项是指请答卷者自由回答的问题。
在一份问卷中,两者并用的情况也常见。
4. 简要阐释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社会科学理论”。
【答案】社会科学理论是从个人、社会与媒介三者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
(1)英国传播学者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 ①“常识理论”,即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②“现场理论”,即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所持的观点,包括他们对传播活动的目的与性质的理解、信息选择与加工的标准、采编业务技术规程、职业道德规范。
③“社会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既避免了“常识理论”的直观性和零碎性,又与“现场理论”的业务主义和商业主义倾向保持了距离。
(2)社会科学的效果理论影响的对象包括以下三部分:
①它影响公众,推动对传媒活动的社会舆论监督。
②它影响传媒工作者,促使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它又影响传播的立法、司法与行政,为传播管理和有关法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社会科学的传播效果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确保大众传媒发挥强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要对它实行社会制衡,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
5.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
【答案】(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的结果回答“为什么”“如何”“可能的答案有哪些”这样的研究间题。定性研究的特点包括: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 信息更真实、生动、详尽,尤其是人们主观性的信息; 可以发现和界定未知或模糊的问题和现象。(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或实证研究,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定量研究能回答“多少”“比例”“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等形式的问题。定量研究一定要在获得了确切的规律性的东西后,在理论指导下,通过编制量表、问卷和实验程序等,要么对某个人群进行测查,从样本向总体推论,要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把经过实验证实的有效干预措施向更大的范围推论。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
6. 受众对媒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手段有哪几种?
【答案】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个人的信息反馈。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诉诸法律手段。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7. 请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第三人效果的表现和原因。
【答案】(1)表现
①在涉及一些公认的“有害”的内容时,第三人效果常常导致人们支持对其进行限制。但是另一方面,人们虽然也反感某些负面新闻和娱乐新闻,存在第三人认知,但是支持限制这些内容的人却不多。
②第三人效果导致的信息审查和限制,会对表达自由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对社会精英和把关人来说更要提防第三人效果。
③第三人效果还经常影响媒体工作者、广告公关从业人员、政府官员、执法者对于传播效果的判断和决策。与媒体相关的从业人员经常夸大新闻报道、广告和宣传的影响,突出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