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37岁。久病皮下发斑,时发时止,伴有鼻衄、齿衄,月经量多,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该病例中医辨证为() 热迫血行。 阴虚火旺,热灼血络。 气不摄血,脾不统血。 脾肾两虚,统摄无权。 血瘀、血不归经。
急进型高血压患者的死因多是() 脑血管意外。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尿毒症。 休克。
患者近2月少腹部胀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经行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暗,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少腹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桃核承气汤。 逍遥散。
正常血压是() 120/70mmHg。 160/110mmHg。 150/95mmHg。 180/80mmHg。 140/100mmHg。
张某,女,37岁。久病皮下发斑,时发时止,伴有鼻衄、齿衄,月经量多,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该病例中医治法为()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益气摄血,健脾统血。 健脾补肾,固摄止血。 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患者,男,48岁。两乳内发现疼痛性肿物1周。检查:肿物大小约3cm×3cm×1cm,质地中等,有压痛,位于乳晕中央,界限清楚,可移动。应首先考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