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医学图书馆726细胞生物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化学渗透假说
【答案】化学渗透学说是由英国生物化学家 于1961年提出的用来解释氧化磷酸化
这一学说具有大量偶联机制的假说。该学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这种势能为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了动力,合成了
子传递、质子电化学梯度建立、
2.
【答案】
现细胞骨架。
3. RTK
【答案】RTK 的中文名称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类酶联受体,既是受体,又具有酶功能。当RTK 与其配体结合后,两个受体在膜上二聚化,两个受体分子具有微弱的蛋白激酶活性,当它们相互靠近后通过相互憐酸化的机制将二者自身的蛋白激酶活化,使下游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实现信号转导的功能。所有的受体酪氨酸激酶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具配体结合位点的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水ct 螺旋区、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胞内结构域。
4.
【答案】的中文名称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是指没有典型的核结构,遗传物质没有被磷脂膜包裹,具有细胞体积小、遗传信息小、无细胞内膜系统等特点的一类细胞结构,主要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等。
5.
【答案】的中文译名是转位酶,转位酶又称磷脂转位蛋白,可将磷脂从膜的一侧翻转到另一侧,且对磷脂移动具有选择性,对保证膜中磷脂分布的不对称性有重要作用。
6. 细胞分化
【答案】
细胞分化是指在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的实验证明,得到公认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奖。化学渗透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线粒体内膜中电磷酸化的关系。 的中文意思是原核细胞,是指无核膜DNA 游离在细胞质中,染色体之间,至今未发为环状,仅有一条,缺少发达的内膜系统的细胞;原核细胞小,
多在
7. 异染色质
【答案】异染色质 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色质组分,碱性染色体染色较深的那些染色质。
8. 中膜体(mesosome )。
【答案】中膜体是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每个细胞内有一个或数个中膜体,其形状差异很大,革兰阳性菌中常见,可能起DNA 复制支点作用。
二、选择题
9. (多选)下面哪些有关核仁的描述是错误的?( )。
A. 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B.rDNA 定位于核仁区内
C. 细胞在G2期,核仁消失
D. 细胞在M 期末和S 期重新组织核仁
【答案】CD
【解析】在细胞周期中,核仁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随染色质凝集(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而消失,随染色体去浓缩(末期)而逐渐形成。
10.绝大多数晡乳动物细胞中,组成核糖体大亚基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原核细胞核糖体大亚基的基为
小亚基为
11.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
B.
C. D. 随机断裂
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
核糖体中的核糖体中断裂
断裂
链断裂发生在核小体间,而不是随机的;C 、D 两个选项并不是凋亡为 是( )。
小亚基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亚
【答案】B 【解析】凋亡细胞
细胞的特征。
12.下列关于纺锤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微管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
B. 有动力微管和极性微管两种类型
C. 是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分离相关细胞器
D. 以上全对
【答案】D
13.新合成的磷脂由内质网转移到线粒体的方式是( )。
A. 出芽方式
B. 磷脂转位因子
C. 磷脂转换蛋白
D. 膜泡运输
【答案】C
【解析】磷脂转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转移到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膜上的磷脂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转移到线粒体和过氧化酶酶体主要通过磷脂转换蛋白。
14.有关巨大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多线染色体带区的包装程度比间带高得多,所以带区深染,而间带浅染
B. 多线染色体的胀泡是基因活跃转录的形态标志
C. 在不同时期观察,同一多线染色体上带的数目、形态、大小及分布位置差异较大
D. 等刷染色体的形态与卵子发生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储备是密切相关的
【答案】C
【解析】多线染色体上带的数目、形态、大小及分布位置很稳定。每条带能根据它的宽窄及间隔予以识别,对每条带给以标号,从而得到多线染色体的带谱。
15. 已知辛得比斯病毒颗粒直径约70mn ,可推测它主要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
A. 协助扩散
B. 协同运输
C. 胞吞作用
D. 以上都有
【答案】C
【解析】真核细胞主要通过胞吞作用完成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16.(多选)关于线粒体编码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
B. 均可由核基因合成代替
C. 全部定位在线粒体上
D. 大多数为线粒体所需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