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首翼牛像
【答案】人首翼牛像是亚述王宫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上的石板雕刻,它有正、侧两个面,正面圆雕,侧面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一条两面共用,一共5条腿。人首翼牛是亚述常用装饰题材,象征睿智和健壮。
2. 三角穹窿
【答案】三角穹窿是一种带帆拱的穹顶,这是拜占庭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三角穹窿不仅使穹顶可以与底部任意正多边形的平面相搭配,还使建筑内部空间更加连通和集中。这种做法是此时期在穹顶建造技术上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帆拱、鼓座与穹顶相配套的构造方法,也被以后欧洲各地的穹顶建筑所使用。
3. 帕拉第奥
【答案】帕拉第奥(1508~158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建筑师,著有《建筑四书》。其设计作品以邸宅和别墅为主,最著名的为位于维琴察的圆厅别墅,此外还有威尼斯的圣马焦雷教堂等。其建筑设计和著作的影响在18世纪时达到顶峰,所谓“帕拉第奥主义”在当时传遍世界各地。
4. 建筑十书
【答案】《建筑十书》是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创作的书籍,公元前20年完稿,书分十卷,比较完备地介绍了建筑各个方面的知识,奠定了欧洲建筑的基本体系。
二、简答题
5. 朝鲜和日本主要继承了中国哪个朝代的建筑风格?
【答案】朝鲜和日本自古就同中国有亲密的文化交流关系。他们古代的建筑和建筑群,无论在平面布局、结构、造型或装饰细节方面,都同中国有共同的或相近的特点。由于交流的关系始终不断,所以中国建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在朝鲜和日本的建筑里都有所反映。不过,他们最全面和最大量地吸收中国文化的时期,正当中国的唐朝,此后的吸收,在规模上和组织性上都远远不及。所以,朝鲜和日本的建筑中保存着比较浓厚的中国唐代建筑的特色。
6. 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的比较。
【答案】(1)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的相同点
二者都打破了常规,线条为趋向自然的曲线,无论是巴洛克的外部装饰还是洛可可的内部装饰,都显得很繁琐、复杂、娇柔、尽显奢华。洛可可晚于巴洛克出现,并且是巴洛克的延伸和再发展。
(2)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的不同点
“巴洛克”①巴洛克风格是突破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的建筑风格,
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主要运用于建筑外部装饰,亦可用于室内装饰。
②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和巴洛克不同,它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7. 什么是柱式?
【答案】柱式是指古希腊时期关于柱子、檐部的比例及其相互组合方式的一整套做法,该做法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已经相当稳定,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1)主要构成
作为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
(2)古典柱式
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共有5种:塔斯干、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复合式。
8. 中亚和伊朗的纪念性建筑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中亚和伊朗纪念性建筑的主要特征是:
(1)清真寺型制受陵墓建筑的影响。
(2)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的形制首先用于陵墓。
(3)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的艺术形象以穹顶为主要特征。
三、绘图题
9. 雄师凯旋门。
【答案】
图
10.巴黎圣母院。
【答案】
图
四、论述题
11.分析促成哥特风格向文艺复兴风格转变的动力源泉;以圣马可广场与圣彼得教堂为例绘图并阐述文艺复兴建筑特点。
【答案】(1)促成哥特风格向文艺复兴风格转变的动力源泉
①随着早期的资产阶级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产生了。
②人文主义的产生,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激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全面发展。艺术家的影响,人文主义者在知识普及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③用唯物主义哲学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对抗宗教神学。
④不再只有行会工匠,出现了专业建筑师且职业化,实践和理论同时得到了发展。
(2)文艺复兴的建筑特点
①平面设计严谨,讲宄对称、均衡,按轴线发展。
②立面趋于规律化,如吕卡第府邸,利用粗细石块分层,门窗排列整齐,距离相等。
③古典柱式取代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成为建筑造型的主要手段。
④迭柱、券柱、双柱、巨柱、壁柱也被广泛使用。
⑤教堂中表现集中和团结,采用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隆、水平向厚檐表达合乎理性的稳定感。
(3)圣马可广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