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637管理学[专业硕士]之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授权? 阐述有效授权必须坚持的原则,分析授权失当可能造成的危害。
【答案】(1)授权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增进员工的工作努力,而把某些权力或者职权授予下级。这些权力或职权委派给下级之后,下级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自由决断,灵活处理问题,但同时也负有完成任务并报告上级的责任,上级仍然保持着对下级的指挥与监督权。授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确定预期的成果、委派任务、授予实现这些任务所需的职权,以及行使职责使下属实现这些任务。
(2)有效的授权必须掌握以下原则:①重要性原则。组织授权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所授权限不能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要敢于把一些重要的权力或职权放下去,使下级充分认识到上级的信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具体任务落到实处。②适度原则。组织授权还必须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授权过少往往造成主管工作量过大,授权过多又会造成工作杂乱无序,甚至失控,所以不能无原则地放权。③权责一致原则。组织在授权的同时,必须向被托付人明确所授任务的目标、责任及权力范围,权责必须一致。否则,被托付人可能会滥用职权并导致形式主义,对任务无所适从,造成工作失误。④级差授权原则。组织只能在工作关系紧密的层级进行级差授权。越级授权可能造成中间层次在工作上的混乱和被动,伤害他们的负责精神,并导致管理机构的失衡,进而破坏管理的秩序。
(3)授权不当也会对如织产生消极影响。①可能破坏上下级间的关系和相互信任。②工作负担太重,员工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大量时间用在日常活动和事务性工作上。生产率下降,生产量下降,运行效率低,员工动力不足。
2. 分析控制的必要性。
【答案】由于理想的状态是不可能成为企业管理的现实的。无论计划制定的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因此,进行管理控制是有必要的,主要原因包括:
(1)环境的变化
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市场,其中各个影响企业活动的因素永不发生变化,那么,企业管理人员便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组织企业经营,工人可以以相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因而,不仅控制工作,甚至管理的计划职能都将成为完全多余的东西。事
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从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
只要企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企业主管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劳动。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每个层次的主管都必须定期或非定期地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利用这些权力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计划与企业目的的要求。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即使出现权力的滥用、或活动不符合计划要求等其他情况。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正行动。
(3)工作能力的差异
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也仍然是必要的。这是由不同组织成员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完善计划的实现要求每个部门的丁作严格按计划的要求来协调地进行。然而,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计划的要求,但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的进行造成冲击。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3. 技术创新的对象有哪些? 它们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答案】(1)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产品、工艺以及生产手段等二个领域。
(2)他们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
①产品创新使得产品在结构或性能上有所改进、甚至全部创新,不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享受,而且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或者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所以给企业带来的不仅可以是特色的形成,而且可能是成本的优势。
②工艺创新则既可能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从而加强企业的特色优势,亦可能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
③生产手段的创新主要受外部力量推动,可以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先进性,可以引导产品和工艺的创新,同时,生产手段的创新也受到产品和工艺创新的影响。
4. 用哪些指标可以描述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三种特性来描述。具体内容如下:
(1)复杂性是指每一个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所存在着的巨大差别性。分工越细、组织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大,组织的复杂性就越高; 组织的人员部门越多、分布越散,人员与事物之间的协调也就越难。
(2)规范性是指组织需要靠制定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性地引导员工的行为。规范的内容既包括了以文字形式表述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各项指令,也包括了以非文
字形式表达的组织文化、管理伦理以及行为准则等。组织中的规章条例越多,组织结构也就越正式化。
(3)集权性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当组织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上层,问题要山下至上反映,并最终要山最高层决策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就较高; 反之,一些组织授予下层人员更多决策权力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较低,这种授权方式被称为分权。
5. 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决策的过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处在其责任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实际状况与所预期状况的差异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管理者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并仔细地解释它,能够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2)明确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
(3)拟定方案
在机会或问题被正确识别以后,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拟定方案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管理者需要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头脑风暴法、名义组织技术和德尔菲技术等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4)筛选方案
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管理者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预期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5)执行方案
选定方案之后,紧接着的步骤就是执行方案。
执行方案时,管理者要明白:
①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②方案的执行将会对各力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
③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6)评估效果
对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指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则要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1)统计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