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扬州大学0112语言学基础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汉藏语系

【答案】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分出来的十大语系之一。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一般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2. 双向聚合群

【答案】双向聚合群是指每个语音按照两个区别特征所组合成的一种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由于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一也就常常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它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在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

二、简答题

3. 词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词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概括性

一般的词是指整类事物或现象。例如“改革”便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字改革等各种各样的改革。词义为了准确地表明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改革”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2)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例如“中午”同“上午”“下午”之间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

(3)民族性

①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什么事情可以不同,就是说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不同。由此而产生了词义的民族性。例如汉语用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brother , sister 来表示。

,虽然汉族②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如“狗”

人和英吉利民族对这种家畜都是喜爱的,但用于指人时汉语中大多是贬义的,而英语中则大多都没有贬义。

4. 义素和义场

【答案】(1)义素和义场的区别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_又称为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是词的一种内部划分。

义场又称语义场,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

,是词与词之间的比较。 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

(2)义素和义场的联系

义场是根据词语间相同的义素联接而成的,是以义素为角度进行划分的。

根据词义上共同的义素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有共同的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5.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但人们在使用中却不会造成误解,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案】(1)同音词的内涵和特征

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同音词包括同字同音词和异字同音词。例如,“别”有三项意义:

①别离。如:“别了,我的母校。”

②绷住或卡住。如:“别上校徽。”

③不要,不用。如:“别去了。”

这几项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例句中的三个“别”是三个同音词,只是用同一个字书写罢了,这种是同字同音词。还有许多是书写形式不同的异字同音词,它们较易分辨,如“公事一一公式一一工事一一攻势”、“淡一一蛋一一但”等。不论何种同音词,都必须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

(2)人们在使用同音词时不会造成误解的原因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但人们在使用中却不会造成误解,原因是在口语中,有语境帮助澄清语义。这里的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事件、人际关系、语气、表情等等。在书面上,同字同音词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 异字同音词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一般情况下,读音相同的字,字形也会不同,将其变为文字,在使用中也不会有误解。

总之,因为同音词的特征,加上在汉语使用中的语境特点,使得大量同音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而不造成误解的现象。

三、论述题

6.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如下观点:系统性只存在于共时语言学,不存在于历时语言学中。请你结合语言事实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答案】索绪尔认为,语言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和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两个方面。

(1)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首先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组成是分层级的。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而音处于最下层,音位是语音子系统的最小单位,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更大的单位一一音节,属于语言系统的下层一一音系层。

(2)语素与语素组成的更大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层级装置的上层一一语法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

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词组或短语;

第四级是由词组成短语构成的小句;

第五级是小句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其运转规则一一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上。组合关系是指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组合是横向的,聚合是纵向的; 组合是第一性的,聚合是第二性的。总而言之,语言符号是一个严密的系统。

(4)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主要是说语言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各项要素都是由于其他各项要素的存在才有意义。例如,音位的对立,汉语普通话把[p]和[ph]看作不同音位,是因为它们在汉语普通话的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价值,而它们在英语中是同一个音位,是由于两者在英语的系统中不区别意义,不存在价值。同时,语言中各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最终导致语言系统的演变。如汉语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量词,进而形成固化的数量名结构,数词不再能与名词直接搭配,造成了词类系统和语法系统的变化。

(5)索绪尔主张的系统性只存在于共时语言学,是从“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这个角度衡量的,即价值只能在共时的层面上谈论。例如,在古代汉语中“涕”代表眼泪,“泗”代表鼻涕,而在现代汉语中,“涕”代表鼻涕,而“泗”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人们只能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这两个共时层面上分别探讨“涕”“泗”的价值,而不能跨越共时来看。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对系统的研究,都需要立足于共时的平面,因为索绪尔强调的是要素在系统中的价值,而非某个要素的价值是如何演变的。

(6)由于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共时系统也只能是相对的,比如人们研究古代汉语,实际上包括从先秦一直到五四之前的汉语,对其中要素价值的研究,也只能寻找一个相对共时的平面,例如,“物色”一词在先秦时期指绢帛一类的丝织品,由于人们认为拥有绢帛意味着地位高,以“物色”为礼品见到想见的人为尊重,所以到唐代时开始与“求”共用,到南宋时“物色”已经能够代表“寻找”的含义了,但具体在唐朝这百余年的时间里,“物色”一词在词汇系统中的价值是怎样的已经不得而知。

因此,应当将索绪尔这句话理解为:系统性只存在于研究者所能接触到的最近似于共时的平面上,也就是相对的共时系统上。学者们对索绪尔的质疑,多是源于将“共时”当作绝对的共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