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住院医师题库>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男,46岁,头痛1周,加重1天,出现喷射性呕吐,无明显发热,有轻咳。其家中多年饲养肉鸽。CT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的斑片状影,无纤维钙化灶。下列最可能的诊断为()

肺放线菌病。肺吸虫病。肺隐球菌病。过敏性肺炎。肺结核。

问题:

[单选] 高能电子线的剂量跌落区位于哪个深度剂量之后()

50%。60%。75%。85%。95%。

问题:

[单选] 放射治疗高能电子束一般将肿瘤后缘深度取在85%深度处,若此深度为3cm,则电子束能量可以近似为()

11MeV。6MeV。9MeV。7MeV。15MeV。

问题:

[单选] 若用高能X线单野治疗表浅病灶,通常使用()来提高皮肤表面剂量。

剂量补偿器。组织等效物。楔形板。挡铅。旋转照射。

问题:

[单选] 对偏体一侧的病变,可以使用两射野结合楔形板来形成较均匀的剂量分布,若两野交角为90°,则楔形板大概楔形角为()

10°。20°。30°。45°。60°。

问题:

[单选] 放疗射野交接处的剂量分布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通常采用的解决办法不包括哪种()

相邻野沿相邻方向向外倾斜。相邻野沿相邻方向向内倾斜。相邻野在皮肤处保留一定间距,使一定深度处剂量均匀。利用半野挡块将射野扩散度消除。使用半影产生器使射野相邻处剂量均匀。

问题:

[单选] 两相邻射野从一侧入射,SSD均为100,相邻射野边长分别为24cm和26cm,在深度2.4cm处边缘相接,若得到比较均匀的剂量分布,则两野在皮肤表面的间距为()

5mm。10mm。6mm。3.3mm。5.5mm。

问题:

[单选] 两相邻射野以互相垂直的角度入射,SSD均为100,射野边长均为20cm,在深度5cm处边缘相接,若得到比较均匀的剂量分布,则两野在皮肤表面的间距为()

6mm。10mm。5mm。8mm。5.5mm。

问题:

[单选] 电子线很容易散射,导致50%剂量线的扩散角呈现一定的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是()

扩散角与能量有关。扩散角与射野几何形状有关。扩散角与入射角度有关。扩散角与照射剂量率有关。扩散角与射野大小有关。

问题:

[单选] 乳腺癌淋巴结受侵的患者,主要的治疗区域不包括()

乳腺。根治术后的胸壁。锁骨上区。腋窝。对侧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