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血量增加较快。出生后一部分红细胞破坏。暂时性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生后3~4个月婴儿体内储存铁已大量被耗。
问题:
[多选] 8个月男婴,因面色苍白3个月入院,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从病史分析与其发病有关的喂养方式是()
单纯牛奶喂养。米糊为主食。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母乳和牛乳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并按时添加辅食。
指甲变薄,变脆。杵状指。毛发干燥无光泽。萎缩性舌炎。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问题:
[多选] 缺铁性贫血患儿缺铁的原因包括()
先天储铁不足。铁摄入量不足。生长发育快。铁的吸收障碍。铁的丢失过多。
新生儿<145g/L。1~4个月小儿<100g/L。4~6个月小儿<110g/L。6~14岁小儿<120g/L。以上都不对。
问题:
[多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以下特点()
多见于婴幼儿。红细胞数减少比血红蛋白降低为著。重症可有皮肤出血点。病史中有精神神经发育的障碍。用维生素B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婴儿期多见。肝脾淋巴结肿大。末梢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出生后主要是骨髓外造血。多见于失血性贫血。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婴,8个月。母乳喂养,新生儿期因黄疸测血清胆红素170μmol/L。本次因半个月来面色苍黄,智力及动作发育倒退而入院。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骨髓检查。脑电图检查。血常规,包括血细胞形态。血清叶酸、维生素B含量测定。血免疫球蛋白测定。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婴,8个月。母乳喂养,新生儿期因黄疸测血清胆红素170μmol/L。本次因半个月来面色苍黄,智力及动作发育倒退而入院。该女婴最可能的诊断是()
A.呆小病。脑发育不全。核黄疸后遗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孩5岁,发热1个月、伴两下肢疼痛1周入院。卡介苗按时接种,否认结核接触史。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淋巴结易及,如绿豆及黄豆大,咽充血,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cm,脾不肿大,两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检查时稍感胀痛,神经系统无特殊。血红蛋白98s/L,白细胞数12×10/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血沉48mm/h,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列骨髓象结果哪项与上述诊断相符()
A.异常细胞形态偏大,胞质嗜碱性强,多空泡。异常细胞大小一致,以小型为主,PAS染色阳性。异常细胞形态大,核呈镜影对称,且有明显核仁。异常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异常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