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如果将“名正言顺”当做立国之宪的话,中国古代以下机构设置明显“违宪”的是()

A.清朝的军机处。B.宋代的枢密院。C.唐朝的中书省。D.汉代的外朝。

问题:

[单选] 史载唐朝附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附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专制皇权的强化。C.血缘政治的衰落。D.科举制度的成熟。

问题:

[单选] 明代嘉靖皇帝崇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在位45年,其中又20多年不上朝理政。严嵩父子专擅朝政,结党营私,权倾天下。嘉靖驾崩后,严嵩被抄家,削籍为民,死无棺木下葬。这反映了()

A.严嵩虽无相名却有相权。B.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C.儒家思想的衰落。D.道教位居“三教”之首。

问题:

[单选]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问题:

[单选]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

问题:

[单选] 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在他第一次航海87年后,西方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也相继开始。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活动就此终结,而西方的航海活动却方兴未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制度和文化的不同。B.参与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领导者和航海家的目的不同。

问题:

[单选] 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民,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

A.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B.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D.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

问题:

[单选] 明成祖朱棣后,宦官逐渐被委以重任,皇帝给予他们出使、采办、提督市舶、监军、巡视、镇守,刺探情报等大权,其结果是“相权转归于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其手”。这表明()

A.中央集权加强。B.君主专制加强。C.宦官取代六部。D.宦官权力失控。

问题:

[单选] 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与材料相符的史实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B.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罢黜宰相。C.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D.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问题:

[单选] 根据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记载,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君权至上产生的问题。B.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C.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D.内阁的权力至高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