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住院医师儿科题库>血液及肿瘤题库

问题:

[单选] 男性,8岁,2周前发热,T39℃,咽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治疗1周,痊愈。1天前,晨起牙龈出血,不易止。体检:体温正常,无贫血貌,全身皮肤布满针尖大小出血点,无骨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Hb128g/L,WBC8.4×1010/L,分类正常,血小板18×109/L。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反应。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问题:

[单选] 患者,男,3岁,右膝关节轻微碰后肿痛1天.无发热。既往有反复外伤后皮下血肿病史,查体:右膝关节明显红肿,活动受限,表皮无破损。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和瘀斑。血小板正常。最佳治疗是()

输血小板。给予热敷。输全血。静脉点滴抗生素。输第Ⅷ因子。

问题:

[单选] 患者,女,3个月,单纯性母乳喂养,突发消化道出血,肝脏肋下1cm,脾未扪及,查Hb70g/L,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延长,血小板正常。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血友病。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肠套叠。过敏性紫癜。以上都不是。

问题:

[单选] 5个月女婴。生后以母乳喂养。突然发生苍白、呕吐、嗜睡1天,近8小时来抽搐、昏迷。体检:神志不清,呼吸不规则,口唇淡白,面似纸色,双眼凝视,前囟饱满,颈有抵抗。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数1.8×1012/L,白细胞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46,血小板140×109/L。下列各点有关本病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先天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发生出血倾向。突发性溶血性贫血致脑水肿。颅脑做B型超声波检查可确诊本病。应用维生素K后1~2天内出血倾向消失。凝血因子Ⅷ浓度低下。

问题:

[单选] 2岁女孩,皮肤瘀点4天入院,瘀点以颜面及双下肢稍多;肝脏肋下2cm,脾脏不大。血常规:血小板30×109/L,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正常,形态无异常;初步诊断为急性ITP。当天对于患儿的最佳处理是()

输注血小板。口服激素治疗。静脉激素治疗。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暂时观察出血情况,随访血常规和血小板数量。

问题:

[单选] 男性患者因颅内出血就诊,无外伤史,凝血功能检查发现PT延长,KPTT正常,加入硫酸钡吸附血浆不能纠正,加入正常血清能纠正。诊断考虑()

血友病A。血友病B。血管性假性血友病。Ⅶ因子缺乏。十三因子缺乏。

问题:

[单选] 患者,男,12岁,发热伴皮肤出血点2周。查体贫血貌,皮肤散在瘀点,肝脾均为肋下2~3cm,胸骨压痛,Hb65g/L,WBC15×109/L,血小板13×109/L,不需做的检查足()

组化染色。骨髓穿刺。染色体。免疫分型。血小板抗体。

问题:

[单选] 9岁男孩,发热伴皮肤出血点20天,右上肢痛7天。查体贫血貌,皮肤散在瘀点,肝、脾均为肋下3~4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5×109/L,血小板10×109/L,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儿童类风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

问题:

[单选] 6岁女孩,间断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曾出现一过性红色丘疹,皮疹持续5天消退,反复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淋巴结于高热时更大,低热时略小,病程1周时曾查WBC1.8×109/L,RBC3.02×1012/L,Hb105g/L查体:T38.5℃,颈部、腋下淋巴结约2cm,活动;肝、脾均为肋下2.5cm。根据其病史特点,首先应考虑的是()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问题:

[单选] 13岁女孩,发现脾脏肿大10年。查体: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脾肋下15cm触及,Hb80g/L,WBC3.1×109/L,血小板45×109/L,骨髓增生活跃,全片可见巨核细胞25个,其三系减低的原因是()

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