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住院医师医学检验科Ⅰ阶段题库>临床血液学检验题库

问题:

[单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

因子Ⅰ、Ⅱ、Ⅴ、Ⅶ、Ⅹ缺陷。因子Ⅶ、Ⅷ、Ⅸ缺陷。因子Ⅷ、Ⅸ、Ⅺ、Ⅻ缺陷。因子Ⅴ、Ⅹ、Ⅷ缺陷。因子Ⅶ、Ⅹ、Ⅺ、Ⅻ缺陷。

问题:

[单选] PT缩短常见于()。

阻塞性黄疸。纤维蛋白原缺乏症。DIC。血液中有抗凝物质。口服避孕药。

问题:

[单选]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

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急性溶血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问题:

[单选] 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甲、乙型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胆结石和阻塞性黄疸。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抽血不顺利混有组织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问题:

[单选] 有关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患者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予缺陷可靠的筛选试验。血友病患者结果多延长。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可使结果延长。可作为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

问题:

[单选] 用APTT监控肝素抗凝治疗,APTT应维持的范围是()。

31~43s。50s。<75s。与正常对照相当。正常对照的1.5~3倍。

问题:

[单选] 有关血块收缩时间测定,错误的描述是()。

为血小板功能诊断的筛选试验。测定在37℃下进行。血块收缩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也有关。血小板的血块收缩蛋白起了重要作用。正常人血块2h后开始收缩。

问题:

[单选] 有关凝血时间测定,错误的描述是()。

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体后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确诊试验。敏感性不高。凝血时间正常可排除有关凝血因子异常。已逐渐被APTT试验所取代。

问题:

[单选] 血小板减少最常见于()。

急性溶血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生成障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早期。

问题:

[单选] APTT测定中加入白陶土的作用是()。

活化因子Ⅱ。活化因子Ⅶ、Ⅲ。活化因子Ⅹ、Ⅴ。活化因子Ⅷ、Ⅸ。活化因子Ⅻ、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