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下列有关窦房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是心脏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人口与右心房后壁的交界处。长10~20mm,宽2~3mm。冲动在P细胞形成后,通过T细胞传导至窦房结以外的心房组织。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者占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者占60%。
问题:
[单选] 下列有关心脏电冲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由结间通道和普通心房肌传递至房室结及左心房。冲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抵达希氏束后传导更为缓慢。束支与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均极为快速,使全部心肌几乎同时被激动。最后,冲动抵达心外膜,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问题:
[单选] 有关触发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触发活动是指动作电位后产生的除极活动,也称为后除极。若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抵达阈值,便可引起反复激动。触发活动多发生于动作电位的2相。触发活动亦可导致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局部出现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低血钾、高血钙及洋地黄中毒时。
问题:
[单选] 下列有关折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各不相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开放环。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另一通道传导缓慢,使原先发生阻滞的通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兴奋性。原先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从而完成一次折返激动。冲动在环内反复循环,产生持续而快速的心律失常。
问题:
[单选] 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病史采集时,下列哪项不能提供对诊断有用的线索()。
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类型。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如烟、酒、咖啡、运动及精神刺激等。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繁程度、起止方式。心律失常是触发机制还是自律性增高。心律失常对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如体位、呼吸、活动等)的反应。
问题:
[单选] 下列有关食管心房调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对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判断可提供帮助。诱发和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助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心动过速。有助于对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有助于确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
问题:
[单选] 心内电生理检查电极导管常规放置部位不包括()。
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左心室。冠状窦。
问题:
[单选] 患者接受电生理检查的目的不包括()。
确立心律失常及其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检测自主神经功能。通过电极导管以不同的能量(射频、超声等)消融参与心动过速形成的心肌,以达到治愈心动过速的目的。通过电刺激确定患者是否易于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有无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
问题:
[单选] 窦性心动过缓很少见于下列哪种临床情况()。
正常健康人。运动员。贫血。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减退。
问题:
[单选] 有关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治疗原发的心血管病。48小时内新发生者,应尽快复律,无需抗凝。经转复及维持治疗均无效,房颤持续时间一年以上者,治疗目的为控制心室率,预防心力衰竭。对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应在有效抗凝治疗后再复律。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应首选普罗帕酮控制心室率,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