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切片或捣碎,便于煎煮,泻火解毒燥湿,用于肠胃湿热。B.缓和苦寒药性,增强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C.抑制苦寒药性,使其寒而不滞,用治湿热郁滞肝胆。D.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退虚热作用,用于阴虚发热。E.增强清热解毒、燥湿除烦的作用。
A.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B.缓和药物性能。C.引药归经。D.增强滋补气血的作用。E.增强补肾壮阳的作用。
A.100:5。B.100:10。C.100:15~100:20。D.100:25~100:30。E.100:40~100:50。
A.中火。B.文火。C.武火。D.先文火后武火。E.先武火后文火。
A.煨制法。B.水飞法。C.提净法。D.干馏法。E.明煅法。
A.长于活血化瘀。B.善于消食化积。C.长于消食止泻。D.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E.善于凉血止血。
问题:
[单选] 风寒表实证宜选用的炮制规格是()
A.麻黄。B.蜜麻黄。C.麻黄绒。D.蜜炙麻黄绒。E.麻黄根。
A.雄黄。B.马钱子。C.狗脊。D.蜈蚣。E.枳实。
A.钙、铜、锌。B.阿魏酸。C.结合型蒽醌。D.游离型蒽醌。E.小檗碱。
A.补气生津,复脉固脱。B.清热生津,凉血止血。C.大补元气,益气摄血。D.滋阴补血,益精填髓。E.清热化痰,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