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毒理(医学高级)题库>流行病学题库

问题:

[单选] 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型与三角模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有差别地看待疾病的三要素。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更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更强调环境的作用。

问题:

[单选] 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问题:

[单选] 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

验证病因。代替病因。确定防制措施。评价防制措施效果。以上均不是。

问题:

[单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接触评定是危险度评价的第三个阶段。危害认定是危险度评价的第一阶段,为定量评价阶段。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是危险度评价的第二阶段,也是定量危险度评价的第二步。参考剂量是指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无阈值化学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方法即安全评价法。

问题:

[单选] 病因判断标准中下列哪项是必需的()。

关联的时间顺序:先“因”后“果”。关联的强度。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剂量-反应关系。

问题:

[单选] 在病因推断过程中,反应某个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常用下列哪项指标()。

特异危险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病因分值。

问题:

[单选] 推断某一因素是否与某种疾病有因果关联时,下列哪一条不适合()。

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足够大。对关联进行统计学检验时得到的P值。暴露于该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明确。消除该因素作用后,疾病频率降低。所有该病患者都曾暴露于该因素。

问题:

[单选] 评价疫苗效果的流行病学指标是()。

相对危险度。生存率。安全性。有效性。保护率。

问题:

[单选] 随机选择2岁儿童1000名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某病的试验,观察10年,结果表明80%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病,由此研究者认为()。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为有较高的免疫率。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因为有20%儿童生病。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不能下结论,因为10年观察时间短。

问题:

[单选] 下列哪项属于第一级预防()。

乳腺自检。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功能康复。筛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