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基础知识题库>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 具有对自己行为应该负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是()

A.护理伦理情感。B.护理伦理良心。C.护理伦理义务。D.护理伦理责任。E.护理伦理荣誉。

问题:

[单选] “夏威夷宣言”做出的国际伦理原则,其明确规定主要是针对()

A.老年病人。B.传染病病人。C.精神病病人。D.肿瘤病人。

问题:

[单选] 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E.五年。

问题:

[单选] 某病人需补钾,医嘱为"15%氯化钾10ml加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点滴"。护士李某认为反正进入静脉,时间长短无所谓,在输液时把10ml氯化钾自输液管小壶中加入,导致病人因心脏骤停死亡。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一条护士执业规则()

问题:

[单选] 扁鹊的医学知识十分丰富,名闻天下。为了给百姓治病,他长期游历在民间行医。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注意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多发病、常见病。据记载,他路过赵国时作"带下病"医(妇产科医生),路过周国时作耳目痹医(五官科医生),后来到秦国又为小儿医(小儿科医生)。为了方便群众,他什么病都看,随当地风俗而变,走到哪里,就满足那里人民的需要,深受百姓的欢迎。这种"随俗为变"反映的医德思想是()

A.仁爱救人。B.妙手回春。C.清正廉洁。D.不为名利。E.谨慎认真。

问题:

[单选] 相传张仲景在50岁左右的时候,曾担任过湖南长沙的太守。在这个时期内,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医生,仍然积极地为百姓诊治疾病。按照当时封建制度的规定,太守是不允许进入民间屋舍的,更不能私下随便给病人看病。为了能及时抢救病人,他想出了个主意,每逢初一和十五两天,便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群众进来,他坐在公堂上给病人治病。时间长了,形成了惯例,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各方病人都聚集在衙门前候诊,始被人称为"坐堂大夫"。以后中药铺皆以"堂"为名,原因据说就在这里。张仲景去世后,长沙百姓在迎盘街修建了张公四祠,以表达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这个案例反映的医德思想是()

A.为民请命。B.不畏权贵。C.精益求精。D.忠于医业。E.勇于创新。

问题:

[单选] 孙思邈不仅认真学习,而且在碰到疑难病无法治疗时,也从不畏缩,而是勤于思考,深入研究,尽力找出治疗的办法。有一次,一个病人得了尿闭症(尿潴留)不能小便,急忙找来孙思邈治疗。孙思邈看他的小肚子涨得那么厉害,心想,吃药怕来不及了,便想找一根管子插进尿道试验。想到葱管又空而且又软又细,不妨用它来试试,便要了一根细葱,在葱叶的一头切去少许,细心地慢慢地插进了病人的尿道,再用劲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沿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胀大的小肚子慢慢地瘪了下去,病人尿闭症的痛苦顿时消失。孙思邈是最早使用导尿术治疗尿潴留的人。这体现了孙思邈哪方面的医德品格()

A.赤诚济世。B.勇于创新。C.淡泊名利。D.舍己救人。E.不怕艰苦。

问题:

[单选] 患者冯某先是食欲不振,后来出现右上腹疼痛、巩膜等黄染。经医院诊断是肝癌晚期,护士小张选择的应是()

A.对患者有什么说什么,实情相知。B.只通知家属,并配合家属一起鼓励和关怀患者。C.向患者、家属同时宣布病情并安慰病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D.将诊断书交给患者,隐瞒部分实情。E.对患者和家属均采取保密,待病情危重时再告诉家属。

问题:

[单选] 患者,男,2006年大学毕业,同年5月右腿麻木,8月左腿也麻木,9月出现行走困难,11月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探查为T2、3脊髓血管畸形后关闭。在手术探查伤口愈合期间病情加重,出现胸以下感觉异常,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2007年2月11号转某大医院诊疗,诊断为T2、3脊髓畸形,神经外科医生叫患者放弃,说做不做都会瘫痪。但患者家属执意要求医生为其孩子做手术。上述病例从伦理学上分析,下述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A.医生的说法是正确的。B.医生应耐心给家属解释此病的危害,叫患者家属接受事实。C.医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他应尽医生最大的责任给予治疗,将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D.患者家属应听从医生的安排。E.以上都不对。

问题:

[单选] 患者王某,7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治疗3个月,病情没有改善。医生征求其父母的意见,问是否愿意使用一种价格较贵的新药,其父母经过考虑,表示同意。因为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也不知道这种药物的效果如何,所以医生决定谨慎使用,严格监控,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医生使用新药,应该征得王某本人的同意。B.该项治疗属试验性治疗。C.效果不明显,与医师使用药物过于谨慎有关。D.因为使用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医师的行为不道德。E.医生使用新药物应该征得主管领导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