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题库>皮肤及软组织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患者,41岁,右侧乳腺肿块,直径5cm,边界不清,切面鱼肉样,镜下见小印戒样细胞,间质明显黏液样,形成“肺水肿”样结构,并有丰富的枝芽状毛细血管。该患者最可能为()

A.黏液瘤。黏液样脂肪肉瘤。黏液纤维肉瘤。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关于此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见于中年人。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肿瘤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谎下病变无固定结构,典型病变梭形细胞增生,核空泡状。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无明显相关性。CD34阳性。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此病最常发生于()

A.四肢、头颈部。皮下组织。胸壁。纵隔、心包。腹膜后和腹腔。胃肠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此病的免疫标记,下列不符合的是()

A.大多数病例CD34阳性。多数病例CD99阳性。不同程度表达EMA、Be1-2。SMA、Desmin可阳性。S-100强阳性。CK可局灶性阳性。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该患者最可能为()

A.间皮瘤。B.平滑肌瘤。C.孤立性纤维性肿瘤。D.血管肉瘤。E.血管肌成纤维细胞瘤。F.滑膜肉瘤。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42岁,双足底皮损1个月,不痒。体格检查:双足底散在分布较多黄豆大小铜红色斑丘疹,部分表面领圈样脱屑。对该患者首选采取下列哪种检查方法比较合适()

A.刮取鳞屑进行真菌学直接镜检。刮取鳞屑进行真菌学培养。切取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抽取外周血进行RPR+TPPA检查。切取皮损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42岁,双足底皮损1个月,不痒。体格检查:双足底散在分布较多黄豆大小铜红色斑丘疹,部分表面领圈样脱屑。若无条件进行实验室检查,应予以下列哪项处理比较合适()

A.1%联苯苄唑乳膏外用,每天1次,连续2周。哈西奈德乳膏外用,每天2次,连续1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每天2次,连续1周。不需要任何治疗。以上都不是。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13岁,反复口周化脓破溃半年。2年前因外伤在当地医院输过血。体格检查:右面部及下颏见一处3cm×4cm大小溃疡,表面见较多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下列哪项有助于该患儿疾病的诊断()

A.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显著升高。CD4+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血清中C3显著下降。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13岁,反复口周化脓破溃半年。2年前因外伤在当地医院输过血。体格检查:右面部及下颏见一处3cm×4cm大小溃疡,表面见较多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对该患儿处理上首先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比较适当()

A.选择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或口服。选择青霉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抗HIV抗体检测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外科清创换药即可。2%莫匹罗星软膏外用。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24岁,躯干、四肢皮损20天,不痒。平素健康,近2~3周内未有用药史。体格检查:躯干、四肢广泛对称分布大量黄豆至小指甲大小圆形暗红色斑疹,表面无脱屑。两侧小阴唇内侧见少数灰白色斑片,表面轻度糜烂、结痂。实验室检查:血清RPR阳性,滴度1:64,TPPA阳性。若该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病史,则应采用下列哪种治疗方法()

A.头孢拉定500mg,口服,每日4次,连续2周。左氧氟沙星200mg,口服,每日2次,连续2周。阿奇霉素1g,一次性顿服。米诺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续2周。头孢曲松1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