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 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
凭个人理解梳理。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再次采访受访者。不使用。
问题:
[多选] 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权威机构内部文件。司法机构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问题:
[多选] 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
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记者未采访到消息源。记者对消息源的身份不明确。
问题:
[多选] 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
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全部使用。只使用姓名不使用职务。
问题:
[多选] 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
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尽量采访到核心消息源。报道中需注明消息来源。
问题:
[多选] 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
尽量不用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记者可根据自己角度来改变消息源的观点。
保持新闻真实感。增加信息量。增加趣味性。更具概括性。
原话有语病。表达模糊。出现方言时。当事人未表达出记者想要的观点。
问题:
[多选] 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
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尽量多用直接引语。读者兴趣优先。不要“异口同声”。
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内。较具概括性。具有现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