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学与传播学题库>新闻记者题库

问题:

[单选] 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

政府公开文件。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某论坛用户的爆料。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问题:

[单选] 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

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据某某媒体报道。某单位说。

问题:

[单选] 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

姓名。单位。职务。性别。

问题:

[单选] 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

“我们的出价是每股67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问题:

[单选] 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

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问题:

[单选] 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

过渡性语句。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事实性话语。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问题:

[单选] 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

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问题:

[单选] 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

语言更具概括性。更具现场感。更有趣味性。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问题:

[单选] 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

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问题:

[单选] “整整5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

引语使用不够简洁。引语无消息源。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标点符号使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