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族学与文化学题库>中国文化概论题库

问题:

[单选] “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

先秦。汉代。宋代。明代。

问题:

[单选] 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是()。

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

问题:

[单选] 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什么也不用做。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不做什么也等于什么都做了。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

问题:

[单选] 战国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即()。

《天问》。《离骚》。《春江花月夜》。《石壕吏》。

问题:

[单选] 中国人所说的“柔能克刚、水滴石穿”,意在强调的是()。

阴胜于阳。阳胜于阴。阴阳失调。阴阳平衡。

问题:

[单选] “道生一”语出()。

孔子。韩非子。庄子。老子。

问题:

[单选] 孔子认为最上等的是“生而知之者”,最下等的则是()。

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困而不学。格物致知。

问题:

[单选] 战国时代,出现相当多的学派和代表人物,其中,吴起、白起、孙武、孙膑属于()。

军事家。外交家。教育家。论辩家。

问题:

[单选] 临终前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的人物是()。

文天祥。岳飞。朱熹。周敦颐。

问题:

[单选] 在孔子看来,春秋时期之所以天下大乱,主要是因为()。

周代的经济不发达。受外族侵略。周代的礼教被破坏了。周代王室的军事力量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