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类似的特性。”这种观点属于()。
唯心主义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机械决定论观点。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客观映象。意识既是物质的产物又是物质本身。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问题:
[单选] 马克思说:“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表明()。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是思想的间接现实。空气层是振动着的物质。语言是被物质纠缠着的意识。
问题:
[单选]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蕴涵的哲理是()。
物质运动的条件性和静止的无条件性的统一。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静止的变动性的统一。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问题:
[单选] 马克思、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说: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这段话的意思是()。
费尔巴哈不懂历史。费尔巴哈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不懂得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费尔巴哈令唯物主义和历史彼此完全脱离。
问题:
[单选] 天文奇观“彗木相撞”的彗星早期位置是由天文爱好者苏梅克和列维首先报告的。这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基于预测,天文预测是科学家成功掌握重大天文事件的关键。这一事实表明()。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的影响。
问题:
[单选] 14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一位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被公认的,人类首次以火箭发动机原理尝试载人航天试验的人物,他就是将47支大型火药箭捆绑在太师椅上试图使自己升空的明朝人万户。从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来说,万户的“载人航天试验”体现了()。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实践的工具对象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问题:
[单选] 2013年入冬以来,中国25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雾霾,人们调侃说,北京的雾霾严重,不过是看不见天安门上的毛爷爷,上海的雾霾“已经严重到打开钱包抽出100元钞票都看不到毛爷爷了”。这说明()。
生态失衡已经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变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己活动的重要前提。
问题:
[单选]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这段话所包含的哲理是()。
注重认识的客观性,突出实践的主体性。承认物质的统一性,强调精神的多样性。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战略必然性,抓住机遇偶然性。
问题:
[多选] 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