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 2012年12月16日19:15分左右,云梦县在建的某工程9号商住楼基坑发生一起坍塌事故,死亡3人,该基坑未进行设计和论证,且分包给自然人陈某,当晚施工员安排工人砌筑9号楼基坑东面边坡的挡土墙,随后边坡突然坍塌将4名工人掩埋,请判断事故原因。()
施工单位施工员应该知道边坡有失稳的危险,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安排工人到危险区域施工,导致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严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将工程中的土方与基坑支护工程从已签订的总承包合同中肢解出来发包给没有资质的自然人陈某施工。未进行基坑设计和论证。基坑边无防护。
问题:
[多选] 某项目中厅模板支架倒塌事故,坍塌的模板支架总高度21.8米,该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支架方案在报送监理审批时,支架已搭设完毕并准备浇筑混凝土,支架设置2道水平拉杆,扫地杆设置高度400MM,无剪刀撑,支架坍塌造成8人死亡,请判断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支架方案未经审批就进行搭设。属于应组织专家论证的项目,但没有组织专家论证。水平拉杆设置不足,扫地杆设置过高,未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监理未在方案送审稿上签字,未签发浇筑令,无任何责任。
问题:
[多选] 某电视台演播大厅项目在浇筑顶部混凝土时,模版支架系统失稳坍塌,支架搭设完毕后立即进行浇筑,事故发生时17名民工中有5人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对工人未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请判断事故原因。()
施工组织管理混乱,支架搭设完成后没有组织验收。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对工人未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梁底未设置承重杆件。
问题:
[多选] 在施工四层楼面上支搭现浇混凝土柱模板时,将一侧面的木杆斜支撑在了有人作业的脚手架的大横杆上,当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倒塌,击伤了脚手架上的工人。请判断事故原因。()
违反了模板斜撑不得支在脚手架上的规定。无施工安全措施。安全教育不落实。无安全技术交底。
问题:
[多选] 某工地一名工人站在一楼的窗户台上与墙顶上的另一工人一起安装钢模板,半小时后,站在墙顶上的工人不小心从墙头上掉了下来。请判断事故原因。()
未按规定塔设脚手架及安全网。未设置操作平台。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人未系安全带。
问题:
[多选] 某工地工人在拆现浇楼板钢模时,审批手续还未办好,由于面积大,一时拆不完,中午吃饭时,工人吴某从未拆完的钢模板下经过,突然上边已活动的几块钢模板掉了下来,刚好击中吴某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请判断事故原因。()
拆钢模没经审批手续。作业场地没有设警戒线。未按规定连续拆完而中途停歇。未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
问题:
[多选] 某工程因抢工期,模板提前拆除。该楼四层楼模板在拆除时,没有审批和拆除安全措施,在接近拆完时,突然一大片混凝土楼板掉了下来,将4个拆模工人压在下边,经抢救无效全部死亡。请判断事故原因。()
提前拆模未审批。违反拆模前必须制定安全措施。要进行拆除前安全交底。工人未系安全带。
问题:
[多选] 2011年9月27日湖北咸宁市某药业公司办公楼施工现场正在对16-22轴的梁、板、柱同时进行浇筑,模板支架立杆间距1.8M,步距2M且无高大模板支撑专项方案。当工程接近尾声时施工面突然坍塌,造成作业面上3人死亡。请判断事故原因()
模板支架搭设时使用的钢管、扣件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搭设时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搭设,杆间距、步距过大,导致模架承载力达不到施工荷载的要求。浇筑时没有按照先垂直构件后水平构件的顺序,而采用垂直构件、水平构件一起浇筑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未编制到大模板支撑专项方案,未进行专家论证。
问题:
[多选] 某公司机械化施工处在客车厂工地进行主体车间钢筋混凝土桁架吊装,班长王××负责吊装指挥,施工使用的是40t汽车式起重机,吊装的构件是24m跨钢筋混凝土梯形屋架,高3.5m,重10.9t,桁架就位为三榀一组。上午10时,吊装第一组第一榀桁架时,由于吊构件距离超过施工方案中规定的回转半径,吊钩偏斜,仍然指挥起钩时,将第一组的其余两榀桁架碰倒,结果又将第二组的三榀桁架撞倒,把距离起重机36m处正在第六榀桁架下工作的起重工白××砸在下面,抢救无效死亡。请判断事故原因。()
起吊构件时违反操作规程,吊装距离超过回转半径的构件造成了斜吊,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钢筋混凝土桁架就位后没有采取加固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严,违反施工程序的作业无人制止。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多,发生了违章操作的事故。
问题:
[多选] 某公司机械站承担津翔铝型材制品分厂15m跨屋面梁及大型板吊装,当板(板重1.1t)吊起约4m高度时,由于绳断、板落,将正在现场作业的起重工刘××和吊车司机李××当场砸死。后查所使用钢丝绳早就达报废标准,施工人员无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请判断事故原因。()
违章使用了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吊装大型屋面板,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机械站管理混乱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还继续使用。在吊装作业前没对各项准备工作做认真检查。吊车本身有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