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听京剧。看电影。赏花灯。看皮影戏。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以重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比较落后。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问题:
[单选]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9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问题:
[单选]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轻工业。重工业。造船业。冶铁业。
问题:
[单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三座大山长期挤压。海外华侨缺乏投资热情。投资商人不善经营。投资过于集中在轻工业。
问题:
[单选] 他寒窗苦读终成状元,却弃官从商兴办实业,他是()
张謇。詹天佑。魏源。严复。
问题:
[单选] 1895年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因列强钳制而更加艰难。为挽回国家利益,刚刚梦圆状元的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挂冠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这体现了他在践行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自强求富。重农抑商。实业救国。文明开化。
问题:
[单选] 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们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有一位状元,竟然“舍本逐末”,投身于工商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他是()
严复。荣宗敬。侯德榜。张謇。
问题:
[单选] 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民主共和”。
问题:
[单选]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曾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实业。”此处省略的人物应为()
严复。魏源。张謇。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