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法卷二题库>司法卷一题库

问题:

[单选] 根据中国对外签定的税收协定,对预提税的征税限定,一般规定的预提税的限制税率为多少?

A.不超过10%。B.超过10%。C.20%。D.不超过20%。

问题:

[单选]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保全货物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保全货物是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如果另一方当事人仍持有或控制货物的处置权,该当事人有义务对他所持有的或控制的货物进行保全。保全货物是特定情况下,当事人依据公约必须承担的义务。有义务采取措施以保全货物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将货物寄放于第三方的仓库,由对方承担费用,但该费用应当合理。如果发运给买方的货物已经到达目的地,并交给买方处置,买方可根据货物与合同约定不符,拒绝接收货物。尽管卖方在目的地没有代表或代理人代为处置货物,因为卖方违约在先,买方也没有义务保全货物,可听任该批货物由承运人处置,货物损失由卖方承担。对易于迅速变坏的货物,保全货物的方式可以是将该批货物售出,出售货物的一方可以从出售货物的价款中扣除保全货物和销售货物发生的合理费用。

问题:

[单选] 甲国A公司(买方)与乙国B公司(卖方)签订一进口水果合同,价格条件为CFR,装运港的检验证书作为议付货款的依据,但约定买方在目的港有复验权。货物在装运港检验合格后交由C公司运输。由于乙国当时发生疫情,船舶到达甲国目的港外时,甲国有关当局对船舶进行了熏蒸消毒,该工作进行了数天。之后,A公司在目的港复验时发现该批水果已全部腐烂。依据《海牙规则》及有关国际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公司可以免责。A公司应向B公司提出索赔,因为其提供的货物与合同不符。A公司应向C公司提出索赔,因为其没有尽到保管货物的责任。A公司应向B公司提出索赔,因为其没有履行适当安排保险的义务。

问题:

[单选] A与B两公司签订进口某批货物的买卖合同,并约定A公司应于约定期内开立以B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即期保兑信用证。A公司依约向甲银行申请开立了信用证,并由B公司所在国的乙银行保兑,B公司收到信用证即办理完装运手续,随后便向乙银行提交了符合信用证各项要求的单据,要求乙银行付款。对此,乙银行应该()

依B公司的要求付款,而不得拒绝。拒绝B公司的付款要求。可以付款,但须在取得开证行甲银行的同意后付款。可以付款,但须取得A公司的同意后付款。

问题:

[单选]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安排)是WTO下列哪个原则的例外?

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一般性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对发展中成员特殊优惠的原则。

问题:

[单选] 张律师在一民事案件中,因故与原告谢某解除了委托关系。同案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王某作为第三人委托张律师作他的诉讼代理人参加本案诉讼,张律师应如何处理?

A.因法律无明文规定,由张律师自行决定。B.在征得谢某的同意后,可接受王某的委托。C.不得接受王某的委托。D.无需征得谢某的同意,可直接接受王某的委托。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公证机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正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B.公证机构进行公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C.北京市只能设立一个公证机构。D.设立公证机构,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按照程序批准后,颁发公证机构执业证书。

问题:

[多选] 纵观自然法理论的发展史,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那么下列关于自然法理论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中世纪的神学的自然法将上帝的意志或者理性与法的两个层次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的法理论。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认为按照效力的等级,法可以被划分为四个层次: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B.古希腊的哲学自然法理论将法划分为(作为本质的)自然法与(作为现象的)实在法两个层次。C.伴随着神之角色的消逝,“自然”一词的内容在近代的自然法观念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的理性成为自然的核心含义。这种理性的自然法以对人的预设为出发点,进而认为人的基本权利是自然法的关键。D.自然法的含义经历了从“本质”到“神意”再到“人的理性”的演变,但其基本的认识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这种认识结构就是自然法的一元论。

问题:

[多选] 关于我国的非正式法律渊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在当代中国,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作为补充制定法的渊源的。B.非正式法律渊源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并不矛盾,同样可以适用在刑事法律的领域。C.在普通法系国家,判例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在民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D.《民法通则》第6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由此可见,政策是我国的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

问题:

[多选] 吴某是一个著名的球星,相关消息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上。有个记者对吴某相关的某事做了报道,但吴某认为记者的报道失实,要求记者赔礼道歉并赔偿,记者拒绝。吴某恼羞成怒,出资雇佣几个人将该记者打伤。后来司法机关介入,将吴某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拘留。吴某声称,他明知打伤记者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记者的报道严重失实,他忍无可忍。社会公众对吴某的行为议论纷纷。关于此事,以下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吴某明知故意伤害是违法的,但还执意去做,明知故犯,应当罪加一等。B.吴某明知故意伤害是违法的,但还执意去做,明知故犯,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C.公众对于此事的议论和不同看法,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通过正当的合法的手段来解决纠纷。D.吴某是公众人物,他应当容忍自己的私人生活曝光于公众,法律对他的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也就不如普通人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