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法卷二题库>司法卷一题库

问题:

[多选] 《巴黎公约》是知识产权领域第一个世界性多边公约。下列关于该公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巴黎公约只保护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品商标,不保护著作权。B、公约缔约国的国民和在任何一个缔约国领域内设有住所或真实有效的工商营业所的非缔约国国民都可以享有国民待遇。C、缔约国根据公约应当对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国内举办的或经官方承认的国际博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中可以取得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可以注册的商标给予临时保护。D、根据公约,外国人的专利或商标注册申请,应由各成员国根据本国法律作出决定,不受其它国家就该申请所作决定的影响。

问题:

[多选] 关于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是TRIPs的首要基本原则,其中TRIPs首次将最惠国待遇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B、TRIPs扩大了驰名商标的保护,将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服务标记,并且扩大到与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不相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C、规定商标首次注册及每次续展,其期限不得少于10年。D、该协定规定除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外科手术方法以及动植物新品种外,一切技术领域内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都有可能获得专利。

问题:

[多选] 国际融资担保通常有信用担保和物权担保。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信用担保?

A、见索即付保证。B、备用信用证。C、安慰信。D、浮动抵押。

问题:

[多选] 国际项目融资因为风险较高,所以实践中出现了多种担保形式,项目资产担保协议就是其中一种。与一般的资产抵押相比较,项目资产担保协议具有哪些特点?

A、项目资产担保协议要求项目公司以全部项目资产,包括未来建成的项目资产,作为担保,实行项目资产的总担保化。B、项目资产担保协议通常要求在贷款人债权得不到清偿时,贷款人可得到对项目资产的物权性权利。C、项目资产担保协议禁止项目公司将项目资产为第三人设立担保。D、项目资产担保协议需规定项目公司有义务办理和取得项目资产权利的一切法定手续,并有义务在项目建成后办理所在国法律所要求的一切登记手续。

问题:

[多选] 下列关于国际逃避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国际逃税是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的差异和其他不违反税法的方式减少或逃避其跨国纳税义务;而国际避税是跨国纳税人采取某种违法的手段或措施,减少或逃避其跨国纳税义务的行为。B、实践中国际避税主要通过跨国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或在避税港设立基地公司等方式。C、针对跨国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的避税,各国主要通过正常交易原则和总利润原则进行调整。D、针对利用国际避税港逃避税的行为,各国一般采取禁止在避税港设立基地公司、禁止非正常的利润转移和取消境内股东在基地公司未分配股息所得的延期纳税待遇等管制措施。

问题:

[单选] 下列何种表述属于法的规则?

A.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B.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C.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D.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说法中不正确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和法律,还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这是文义解释中的扩大解释。B.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其责任性质是严格责任。这是一种体系解释。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其中“子女”是成年子女,这是限制解释。D.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此条属于立法解释。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B.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后果和体现。C.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D.有法律制裁时,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有轻有重。

问题:

[单选] 下列有关精神病患者选举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年满18岁的精神病患者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B.年满18岁的精神病患者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应列入选民名单。C.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年满18岁的精神病患者可暂不行使选举权。D.我国宪法规定,年满18岁的精神病患者可否行使选举权,须经选举委员会确认。

问题:

[单选] 以下对我国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权利是一项受益权,享受者不一定具有劳动者的身份。B.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也可以成为该权利的主体。C.成为该权利主体的前提是权利的享受者必须对社会作出过贡献。D.年老的、患有疾病的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都可以成为该权利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