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国音乐史题库

问题:

[填空题] 房中乐(俗乐):后妃们在宫内侍宴时唱的乐歌,以()民歌为主,唱时不用钟、磬,只用琴、瑟伴奏。

问题:

[填空题] 四夷之乐(俗乐):是指来自()等边区各民族的音乐,多属歌舞性质,伴奏以吹奏乐器为主。

问题:

[填空题] 民间俗乐首先是郑、卫、宋、齐等封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繁荣起来的,所以后来就用“郑卫之音”或“郑音”来作为俗乐的代称,又称“()”。

问题:

[填空题] 《诗经》(305篇)所集的十五国风(160篇),多四言诗体,音乐多采用分()形式。

问题:

[填空题] 屈原整理或仿作的民间歌舞《九歌》和《离骚》中,还有“少歌”和“乱”等结构名称。()是音乐的高潮部分。

问题:

[填空题] 郑卫之音的民间俗乐,节奏活泼、表情丰富,与宫廷雅乐的“和平静穆”形成鲜明对比。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竭力主张维护旧的礼乐制度,认为(),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问题:

[填空题]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反对统治者搞任何音乐活动。即“()”的音乐思想。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对“非乐”思想的评价。

问题:

[填空题] 俗乐的繁盛促进了表演艺术的提高,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歌手,相传秦青的歌唱有“()”之势,韩娥的歌唱能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印象。

问题:

[填空题] 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全套共六十四枚,分三层,铭文约2800字,每钟能发三度双音(42枚发小三度,22枚发大三度),音域A1—c4,以姑洗(C)为宫的中心音域约三个八度内能奏出(),显示了乐器制造的高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