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材料四:(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材料四:(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材料四:(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根据材料一,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根据材料二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