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在抗震设计中,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称为()建筑。
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问题:
[单选] 当某一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下列()建筑可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
地震时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或重大建筑工程。地震时使用功能不应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抗震次要建筑。除A、B、C以外的一般建筑。
问题:
[单选] 一般情况下,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甲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丁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问题:
[单选] 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影响不应采用下列()。
工程使用年限内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参数。B+C。
问题:
[单选]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可能为()。
0.05g。0.10g。0.20g。1.40g。
问题:
[单选] 设计特征周期与下列()有关。()
设计地震分组和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地震烈度。场地类别与地震烈度。
问题:
[单选] 下列()可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Ⅰ类建筑场地、甲类建筑,7度烈度。Ⅰ类建筑场地、乙类建筑,7度烈度。Ⅰ类建筑场地、丙类建筑,7度烈度。Ⅰ类建筑场地、丙类建筑,6度烈度。
问题:
[单选] 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问题:
[单选]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时,下述()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
地基为软弱黏性土,软土、不均匀土或液化土时,应估计地震时不均匀沉降值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础。同一结构单元可视地基条件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础。
问题:
[单选] 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时,应以下列()为准。()
平均剪切波速度与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度与覆盖层厚度。场地土类别及其厚度。场地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土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