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特征周期,下述()正确。
设计特征周期即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特征周期。设计特征周期与设计地震分组有关。设计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有关。设计特征周期即指建筑场地的固有周期。
问题:
[多选] 建造在坚硬地基上的柔性结构在地震时一般表现较好,主要是因为()。
振动阻尼小。地面卓越周期短。地面震陷较大,但沉降均匀。结构自振周期长。柔性结构较刚性结构抗震能力强。
问题:
[多选]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中,下列正确的是()。
用非液化土替换部分液化土层。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采用加密法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采取桩基时,桩顶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除应按计算确定外,对碎石土、砾石、粗砂、中砂、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宜小于1.5m。采用深基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问题:
[多选] 常用于土石坝抗震计算的方法有()。
底部剪力法。瑞典圆弧法。标准反映谱法。简化毕肖普法。动力有限元法。时程分析法。
问题:
[多选] 关于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述( )正确。()
第一水准烈度是指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基本烈度、第二水准烈度及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三者相同。第三水准烈度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即罕遇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度,而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一度。
问题:
[多选] 公路抗震设计时,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需在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基础上再修正。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不宜高于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桩基础的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1.5。抗震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取值应依据地基土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问题:
[多选] 公路工程场地进行液化判定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应进行杆长修正。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杆长校正。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按测试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值进行修正。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无关。当液化土层中采用桩基础时,土层的承载力可不进行折减。
问题:
[多选] 水工建筑物地基中的可液化土层,可根据工程类型及具体情况采用下列()抗震措施。()
采用降水法使液化土层达到不饱和状态。采用振冲法或重夯击实等人工加密方法。采用桩基础。用非液化土层置换液化土层。
问题:
[多选] 进行水工建筑物场地液化判定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判时为不液化的土层可判为非液化层,不必进行复判。初判时不能排除液化性的土层不一定是液化土层,需进行复判。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土体的液化性无明显影响。黏性土不存在液化问题。非饱和土不存在液化问题。
问题:
[多选] 若P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max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C为调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在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faE,Pmax≤1.2aE。P≤faE,Pmax≤1.25aE。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超过25%。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