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判定场地的湿陷类型时应采用()。
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计算自重湿陷量或计算总湿陷量。湿陷系数与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与总湿陷量。
问题:
[单选] 下列()不能作为黄土湿陷的起始压力。
现场载荷试验时,压力与浸水下沉量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压力。现场载荷浸水下沉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等于0.017时的压力。室内压缩时,压力与湿陷系数曲线上湿陷系数等于0.015时的压力。现场载荷浸水试验湿陷量等于70mm时的压力。
问题:
[单选] 确定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应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其湿陷量不超过允许值。各类建筑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原位测试、公式计算与当地经验取其最小值确定。按查表法经统计回归分析,并经深宽修正后得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对天然含水量小于塑限含水量的土,可按塑限含水量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问题:
[单选] 对拟采用桩基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拟采用桩基。高耸建筑物为限制其整体倾斜,拟采用桩基。对沉降量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和设备基础,拟采用桩基。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和上拔力的建筑或基础,拟采用桩基。
问题:
[单选]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不正确的说法是()。
各类湿陷黄土场地,桩端均应支撑在可靠的岩(土)层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或经验公式估算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现场水平静载荷浸水试验确定。预先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可提高桩基竖向承载力。
问题:
[单选] 黄土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说法不正确。
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丙类建筑应消除自重湿陷性场地的湿陷性。在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均不处理。
问题:
[单选] 建筑物消除全部或部分湿陷量时,下述()不正确。()
整片处理时,处理范围应超出基础外缘每侧不小于2m。甲类建筑物消除全部湿陷量时,应处理基础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乙类建筑物消除部分湿陷量时,不必处理全部压缩层或湿陷性土层。丙类建筑物消除部分湿陷量时,最小处理深度应根据地基湿陷等级确定。
问题:
[单选] 采用垫层处理黄土地基时,下述()不正确。()
当基底土层的湿陷量小于3cm时,采用局部垫层即可以满足基础设计要求。垫层法仅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且不大于3m厚的土层。垫层土的最优含水量应采用轻型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土垫层承载力设计值不宜大于180kPa,灰土垫层不宜大于250kPa。
问题:
[单选] 采用挤密法处理黄土地基时,下列()不正确。()
当地基土的含水量ω≥24%、饱和度Sr>65%时,不宜直接采用挤密法。有经验地区一般性建筑可以直接按规范设计即可满足要求。当挤密处理深度超过12m时,可以预先钻孔再填土挤密。成孔挤密,为消除黄土湿陷性,孔内填料宜选用水泥土。
问题:
[单选] 黄土地基预浸水处理时,下述()正确。()
该法可消除地面下6m以下土层的全部湿陷性。该法适用于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不小于500mm的所有自重湿陷性场地。浸水坑边缘距既有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50m。浸水结束后,应重新评定地基土的湿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