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医及临床医学题库>医学伦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 男,62岁,农民。因左小腿丹毒复发,到某医院就诊。医师给他开了价格较贵的新抗生素,病人要求改用过去治疗该病时有效而便宜的青霉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医师为了病人能尽快恢复健康,选择价格较贵的药,并没违背医德。医师应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病人费用。医师兼顾医院的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这种做法是对的。病人应服从医师的诊治,因为医师具有更多的医学知识。病人的要求是无理的。

问题:

[单选,A2型题] 病人突然耳鸣,到一医院诊治。医师问了两句,便吩咐去做电测听。测试曲线图出来后,医师说神经性耳鸣,开出药方便递给他。当周问什么是神经性耳鸣、何时才能康复时,医师只是说了句:两周后再来测。”随即叫了下一位病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医患关系仍停留在主动-被动型上。病人有疾病的认知权。专业术语病人往往难以理解,医师可以不予解释。医师有解释说明病情的义务。医师对待病人态度有待改善。

问题:

[单选,A2型题] 女,70岁。发现肝区肿块8个月,伴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就诊于某医院,以“肝癌可疑”收入院。入院CT诊断为肝癌晚期。病人情况尚差,医师查房时,病人向医师询问自已的病情,根据医学伦理学的要求,此时医师应

实话实说告诉病人病情。尊重病人获悉真实病情的权利,告知“肝癌的可能性极大”。为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善意欺骗病人,告知“良性肿瘤”。拖延战术,告知“肝区肿块待查”。谎话善意欺骗病人,实话告诉家属。

问题:

[单选,A2型题] 老张从1991年开始,下腹常有下坠感。后经检查确诊为:睾丸附睾正常,双精索静脉曲张,可手术治疗。手术出院后下腹部疼痛难忍,3个月后,阴毛和腋毛开始脱落,喉结变小,声音变细变尖,乳房增大,性功能完全丧失,下腹下坠感更加严重。专家会诊结果为:双侧附睾被切除;还需做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才能解决下坠问题。老张向手术医师询问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因为你附睾有炎症,只好切除。按你的年龄也可以把它切除了。这样还可以预防前列腺增生。”对这一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手术是经家属签字同意的,所以,医师不必负责任。医师能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病人年龄及今后生活着想,施予手术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医师的特殊干涉权。手术时情况紧急,医师出于责任感,无需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医师未经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切除双侧附睾,侵犯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问题:

[单选,A2型题] 李某因咳嗽、咽喉疼痛去医院求医,医师随即开出X光检查单,三大常规化验单。待病人检查完毕,医师即根据化验结果迅速开出处方。这说明了

医患结构的人机化趋势。医患交往的“经济化”趋势。医患要求的“多元化”趋势。医患关系调节方式上的“法制化”趋势。医师缺乏判断经验。

问题:

[单选,A2型题] 周先生慕名来看某知名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当他找到心理咨询室时,看到咨询室的门大开着,几名医师坐在咨询室里毫无顾忌地谈论着病人,并不时谈笑风生。即便站在门口也能清楚地听到医师对病人的各种讨论。这违背了心理治疗道德要求中的

要掌握和运用心理治疗的知识、技巧去开导病人。要有同情、帮助病人的诚意。要以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和帮助病人。要保守病人的秘密隐私。体贴入微。

问题:

[单选,A2型题] 某科研小组,给中、重度哮喘病人不同剂量的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进行单盲人体实验。自愿参加的受试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并且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前停用平喘药一天,除有明显低氧血症病人给予30%氧气吸入外,均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组给不同浓度的呋塞米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0分钟,对照组仅给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4小时。结果,治疗组85%的受试者有效;对照组除1例起效和1例无变化外,82%的受试者肺功能较前恶化。请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指出科研人员违背了人体实验的

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原则。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尊重受试者意愿的原则。实验对照原则。A和B。

问题:

[单选,A2型题] 郑女士的丈夫张某被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入院手术后当晚死亡。因家属怀疑是医疗事故,院方同意对遗体进行病理解剖。解剖中,医务人员将用于检材之外的器官留了下来当作标本供教学和实验室用。郑女士知道此事后,立即去追要,医院将剩余的器官还给了死者家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尸体解剖是经过了病人家属同意的,做到了知情同意。只要不影响尸体解剖,医务人员有权处理检材以外的器官。医务人员擅自摘取器官,侵犯了其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没有违反不伤害原则。病理解剖是用于医学或法律目的,是道德的。

问题:

[单选,A2型题] 某夫妇按政策可生2胎,但其提出如果第1胎是男孩则放弃第2胎指标,医务人员应该

对胎儿进行性别选择。孕前对精子进行性别选择。根据夫妇双方单位的意见决定是否应用性别选择技术。拒绝为其应用性别选择技术。向上级汇报决定。

问题:

[单选,A2型题] 病人曹某,58岁,1985年初患胃癌。1988年旧病复发,日见恶化,痛苦万分。为此,曹在疼痛间歇完全清醒时,屡次要求医务人员让其“安乐死”。他的妻子,儿予以及3个弟弟,因不忍见他受病痛折磨,便根据其要求写了让他“安乐死”的申请书,并签了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安乐死可节省医疗卫生资源。安乐死对死者家属有利,可使其从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中尽快解脱出来。安乐死是对病人生命的扼杀。安乐死可推进生命质量论的形成。生命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伦理观应该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