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患者,男,70岁,初戴全口义齿,正中牙合咬合时,咬合接触点较少。
正中牙合接触的标准是()
前后牙均有接触。前后牙至少有三点接触。所有后牙颊舌尖均有接触。功能尖及非功能尖有接触。所有支持牙尖均有接触。
问题:
[单选] 患者,女,65岁,戴全口义齿后1个月余,复诊时自述咀嚼无力。可验证其垂直距离是否正确的方法如下,除了()
面部比例测量法。发音法。哥特式弓描记法。参考旧义齿。息止间隙法。
问题:
[单选] 患者,女,65岁,戴全口义齿后1个月余,复诊时自述咀嚼无力。该患者不可能存在的临床表现是()
颊唇沟加深。口角略下垂。面下1/3变短。咀嚼肌松弛。鼻唇沟变浅。
问题:
[单选] 患者,女,65岁,戴全口义齿后1个月余,复诊时自述咀嚼无力。对该患者的最适处理方案是()
问题:
[单选] 患者,女,65岁,戴全口义齿后1个月余,复诊时自述咀嚼无力。其原因可能是()
垂直距离过高。垂直距离过低。人工牙排列不当。患者不适应。咬合接触不良。
问题:
[单选]
缺失,牙龈退缩,剩余牙槽嵴较低,口底及前庭沟浅。
宜采用的卡环类型()
RPI。RPA。锻丝卡环。近中支托,圈形卡环。远中支托三臂卡环。
问题:
[单选]
缺失,牙龈退缩,剩余牙槽嵴较低,口底及前庭沟浅。
该牙列缺损类型属于()
Kennedy第一类第一亚类。Kennedy第二类第一亚类。Kennedy第三类第一亚类。Kennedy第三类第二亚类。Kennedy第二类第二亚类。
问题:
[单选]
缺失,牙龈退缩,剩余牙槽嵴较低,口底及前庭沟浅。
该缺损设计中大连接宜采用()
舌板。舌杆。双舌杆。舌隆突杆。颊杆。
问题:
[单选] 男,56岁,因牙周病全部拔除上下颌余留牙,已5个月余。缺牙后,咀嚼功能遭到破坏并引起口腔颌面部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其改变程度与下列哪项无关()
患者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缺牙原因。饮食时的味觉习惯。缺牙时间。
问题:
[单选] 男,56岁,因牙周病全部拔除上下颌余留牙,已5个月余。在进行此病史采集时,下列哪项与病史采集无关()
患者主观要求。缺牙原因及时间。年龄及全身健康情况。全口义齿修复后颌面部左右对称。性格和精神心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