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 下列关于评价样本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在控制测试中,如果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是非统计抽样,则评价的标准是“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在控制测试中,如果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是统计抽样,则评价的标准是“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是统计抽样,则评价的标准是“总体错报上限与可容忍错报的关系”。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是非统计抽样,则评价的标准是“调整后的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的关系”。
问题:
[多选] 关于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只要控制运行,不管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价如何,注册会计师都需要实施控制测试,并在控制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定义总体时,要考虑总体的同质性。如果测试目标是确定付款是否得到授权,且设定的控制要求付款之前授权人在付款单据上签字,抽样单元可以被定义为每一张付款单据。如果一张付款单据包含了对几张发票的付款,且设定的控制要求每张发票分别得到授权,那么付款单据与发票对应的一行可以被定义为抽样单元。
问题:
[多选] 下列关于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控制实施的相关期间越长,控制程序越复杂,需要测试的样本越多。样本规模还受所测试的控制的类型的影响,如果所测试的控制包含人工监督和参与,通常比自动控制需要测试更多的样本。在确定被审计单位自动控制的测试范围时,如果支持其运行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有效,注册会计师便可以获得对控制有效运行的较高的保证水平。非统计抽样只能使用随意选样。
问题:
[多选] 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控制测试中审计抽样所实施的审计程序,记录的内容有()
对所测试的设定控制的描述。对样本的评价及总体结论摘要。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对注册会计师如何考虑抽样风险的解释,以及关于样本结构是否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的结论。偏差的性质、注册会计师对偏差的定性分析,以及样本评价结果对其他审计程序的影响。
问题:
[多选] 在细节测试的统计抽样方法中,常采用的几种方法有()
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随意选样。PPS抽样。
问题:
[多选] 注册会计师A正在对会计师事务所助理人员进行PPS抽样的培训,下列选项是注册会计师A的观点,正确的有()
PPS抽样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不需在设计时特别考虑。PPS抽样有时样本规模比传统变量抽样的方法更小,能够在获得完整的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PPS抽样要求总体每一实物单元的错报金额不能超出其账面金额。PPS抽样对于高估和低估的错报都适用。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A&B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甲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时,为了确定甲公司货币资金是否真实、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M和N注册会计师拟从甲公司2010年开具的转账支票的存根中选取若干张,核对相关原始凭证,并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甲公司2010年共开具连续编号的转账支票4000张,转账支票号码为第2001号至第6000号,M和N注册会计师计划从中选取10张支票样本。随机数表(部分)列示如下: 要求: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A&B会计师事务所的乙注册会计师对A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对存货项目抽样时确定总体规模数量为1000,存货项目账面金额为1000000元,假设乙注册会计师拟抽取的样本规模为100个,经过对100个样本逐一实施审计程序后得到样本实际审定金额为90000元,账面金额为100000元。乙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阶段评估的存货项目可容忍错报为20000元。 要求: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W上市公司的2010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U注册会计师负责该项目。在控制测试中,U注册会计师拟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部分做法摘录如下: (1)为测试2010年度库存商品发出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将2010年2月1日到2010年11月30日的出库单界定为测试总体。 (2)为测试2010年度销售单的信用审批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将销售单缺乏信用部门人员签字或虽有签字但未按制度审批的界定为控制偏差。 (3)在使用随机数表选取样本项目时,由于所选中的1张凭证金额较小,改用别的凭证代替。 (4)在对选取的样本项目进行检查后,A注册会计师将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得出的数值作为该项控制运行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同时考虑抽样风险。 (5)假设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存货项目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规模为45。测试样本后,发现1例偏差。当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中发现的偏差率为“1”时,控制测试的风险系数为“3.9”,U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为3%,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该控制运行有效。 要求:
问题:
[单选] 在确定鉴定业务是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还是直接报告业务时,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提供的保证程度是合理保证还是有限保证。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提出结论的方式是积极方式还是消极方式。提出鉴证报告的形式是书面报告还是口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