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市规划相关知识题库>第六章城市地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 下面属于重新区位扩散的例子是()。

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城市化的近域推进。移民过程。价格昂贵的耐用消费品的扩散。

问题:

[单选] 下面属于等级扩散的例子是()。

移民过程。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城市化的近域推进。某些新思想、新技术逐级向下扩散。

问题:

[单选]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分别于()年和()年提出的。

1943;1933。1923;1933。1933;1940。1925;1933。

问题:

[单选] 在()的系统中。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

K=3。K=4。K=7。K=1。

问题:

[单选] 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故他的理论也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理想地表”的基本特征是()。

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他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

问题:

[单选] 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中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经济人假设的含义不是以下()的含义。

经济人假设是指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农村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的保护直接受到威胁。所谓经济人假设是指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经济人假设是以完全追求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问题:

[单选] 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的等级体系,为K=()系统。

3。4。7。6。

问题:

[单选] 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区不包括以下()。

长江三角洲城镇密区。关中一线两带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

问题:

[单选] 由()创立的()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绍勒尔;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廖士;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士;中心地理论。

问题:

[单选]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以下()阶段性特征。

低水平均衡阶段、高级均衡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离散阶段、极化阶段、高级均衡阶段。离散阶段、极化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高级均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