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通高考题库>高考历史题库

问题:

[单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基础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问题:

[单选] “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与哪一思想相一致()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三个代表”思想。

问题:

[单选]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问题:

[单选] 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问题:

[单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乡镇政府代替人民公社。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

[单选]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①②。②③。③④。②③④。

问题:

[单选] 下列有关亚太经合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②主要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③美国占主导地位④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①②③④。①②④。②④。①③④。

问题:

[单选] 中国共产党《新华日报》1945年4月14日社论评价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符合上述评价的选项有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②限制最高工作日时数③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④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①③④。

问题:

[单选] 认为“人民生活从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而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的会议是()

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

问题:

[单选] 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的“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组织“北约”④建立“欧盟”()

①②③。①③④。②③④。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