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住院医师题库>急诊科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患者,67岁。右下肢麻、凉、痛一年,逐渐加重,右趾变黑。右下肢股动脉造影:股动脉血管不规则、狭窄,腘动脉壁不光滑。血管彩超:右股动脉中段狭窄,管腔闭塞近四分之三,腘动脉信号消失。该患者正确的诊断应是()

A.右股动脉栓塞。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肢雷诺氏综合征。下肢夹层动脉瘤。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左手拇、示、中指掌侧外伤3天,发热,血WBC9.6×10/L,中性0.78。体检:左拇、示、中指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拇指呈外展状,不能对掌,示指呈半屈状,活动受限,中指可被动活动,掌心有轻度凹陷,手背及大鱼际和拇指指蹼明显肿胀,并有压痛。其最主要的诊断是()

A.左拇、示、中指化脓性腱鞘炎。左桡侧化脓性滑囊炎。左鱼际间隙感染。左掌中间隙感染。左掌中间隙、鱼际间隙均感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左手拇、示、中指掌侧外伤3天,发热,血WBC9.6×10/L,中性0.78。体检:左拇、示、中指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拇指呈外展状,不能对掌,示指呈半屈状,活动受限,中指可被动活动,掌心有轻度凹陷,手背及大鱼际和拇指指蹼明显肿胀,并有压痛。此时做切开引流,下列哪项不正确()

A.于第三、四指间的掌中间隙切开。于拇、示指指部的鱼际间隙切开。于拇、示指指蹼间切开。于第二掌骨桡侧做纵向切开。于拇、示、中指侧面做纵向切开。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30岁。背部肿块、红、肿、疼痛3天,寒战,发热39℃。查体:背部肿物3cm×5cm,触之有波动感。为了提高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率,最好的抽血时间是()

A.发热开始时。寒战开始时。发热最高峰时。寒战结束时。预计寒战发热前。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30岁。背部肿块、红、肿、疼痛3天,寒战,发热39℃。查体:背部肿物3cm×5cm,触之有波动感。当病灶已做局部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后,仍有寒战、高热,最合适的治疗措施是()

A.联合应用抗生素,并加大剂量。尽快明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寻找有无其他感染病灶。使用抗霉菌药物治疗。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30岁。背部肿块、红、肿、疼痛3天,寒战,发热39℃。查体:背部肿物3cm×5cm,触之有波动感。根据临床表现,该患者有脓血症征象,其主要特点是()

A.寒战后,高热呈稽留热。白细胞计数30×109/L。休克出现早。肝、肾功能损害。转移性脓肿。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25岁。右足癣并感染1周。2天前开始出现右小腿有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预防复发,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使用抗生素()

A.1~2天。3~5天。6~9天。10~12天。13~15天。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25岁。右足癣并感染1周。2天前开始出现右小腿有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该病致病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25岁。右足癣并感染1周。2天前开始出现右小腿有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该病诊断为()

A.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管状淋巴管炎。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34岁。1周前左足底被铁钉刺伤,自行包扎,昨夜突感胸闷、紧缩感,晨起张口困难和抽搐,诊断为破伤风。如果该患者已做过破伤风自动免疫,伤后做以下何种处理可预防破伤风()

A.需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2ml。需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需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IU。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IU。需注射TAT、2万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