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下列哪项不是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携带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伊蚊是传染媒介又是贮存宿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感染后免疫对同型有牢固性免疫力。
问题:
[单选]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主要发生于夏秋雨季。流行区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周期性。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3~6天。
问题:
[单选] 登革热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引起两次病毒血症。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复制。主要病变为全身小血管通透性增加。病毒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病理改变表现为肝、肾、心、脑的退行性变。
问题:
[单选] 关于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除下列哪项外,都是正确的()
潜伏期3~15天。起病急骤,退热后快速恢复。高热,持续5~7天。伴头痛,骨关节肌肉疼痛。多伴结膜充血及大量分泌物。
问题:
[单选] 关于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可有结膜充血。可见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于病程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皮疹数量多,类型多,可有痒感及脱屑。
问题:
[单选]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最主要区别是()
伴有器官出血。出现休克。出现脑膜脑炎表现。血液浓缩、血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下降,在100×109/L以下。
问题:
[单选] 登革热早期监测最重要的项目是()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血清学检查。
问题:
[单选] 控制登革热的流行,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药物预防有效。注射疫苗可有效预防。防蚊灭蚊是最重要措施。隔离患者不足以控制传播,故不需隔离患者。
问题:
[单选] 女,39岁,广东佛山市人,8月17日入院。因发热伴皮疹,双下肢骨、关节疼痛3天入院。体检:体温39.3℃,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WBC3.8×109/L,RBC4.5×1012/L,HB118g/L,PLT78×109/L。病程第5天出现病情加重并剧烈头痛,呕吐,烦躁,颈强直,血压升至158/100mmHg,心率50次/分。本例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抗病毒治疗。止血及输血。20%甘露醇脱水。扩充血容量。解热镇痛剂退热。
问题:
[单选] 女,29岁,广东广州市人,6月19日入院。因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曾自服退热药治疗,无好转。体检:体温39.1℃,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白细胞数为2.8×109/L,血小板为58×109/L。有助于明确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是()
病毒分离。登革病毒抗体检测。RT-PCR检测RNA。血液病原体培养。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