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Ⅺ因子。B.Ⅴ因子。C.Ⅲ因子。D.Ⅱ因子。E.Ⅻ因子。
问题:
[单选] 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
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胶原。肾上腺素。ADP。
问题:
[单选] 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型白血病的主要检查是()
全血细胞减少。外周有有核红细胞。外周有幼粒细胞。骨髓检查。酸溶血试验。
问题:
[单选] 正常血细胞PAS反应,下列哪项不正确()
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大多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急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原始单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红色颗粒状,弥散分布。
问题:
[单选] 下列哪项有关尿含铁血黄素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慢性血管内溶血的有力证据。B.含铁血黄素内主要为二价铁。C.急性溶血者尿中始终为阴性。D.经肝细胞分解为含铁血黄素。E.阴性时能排除血管内溶血。
问题:
[单选] 母乳喂养小儿,10月龄,贫血外貌,腹泻3个月,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105g/L,血片中见巨杆状粒细胞和粒细胞分叶过多,属何种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恶性贫血。
问题:
[单选] 患者,男性,脾大,骨髓穿刺“干抽”,骨髓活检纤维组织增生,白细胞3.0×10/L,淋巴细胞0.75,糖原染色阳性,耐L—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问题:
[单选] ITP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
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抗体与血小板内含物结合。抗体与血小板膜结合。巨噬细胞吞噬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结合后,暴露Fc段的结合位点并激活补体。
问题:
[单选] 做PAgT时,试验前一周内病人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其原因是()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其聚集。阿司匹林促使血小板释放反应,抑制其聚集。阿司匹林根本不影响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其聚集。阿司匹林可减弱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聚集。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促进其聚集。